当期目录

    1993年 第1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3-06-02
    目录
    地震地质1993年第15卷第2期目录
    1993, (2):  0-0. 
    摘要 ( )   PDF (9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简报
    四川西昌1850年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研究
    任金卫, 李玶
    1993, 15(2):  97-106. 
    摘要 ( )   PDF (278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则木河断裂带上各种地震地表破裂现象作了调查和时代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850年西昌地震在西昌北的李金堡至宁南的松新间形成了长达90km的地震形变带。地震位错的最大水平位移为7m,垂直位移一般为0.5~2m,对地震形变带中的各种变形遗迹和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的研究表明,则木河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震中位于大箐梁子一带,震中烈度达Ⅹ~Ⅺ。地震破裂的力学性质为左旋扭张,与则木河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一致。地震破裂具有向南突出发展的不对称特点。
    喀喇昆仑断层与塔什库尔干地震形变带
    郑剑东
    1993, 15(2):  107-116. 
    摘要 ( )   PDF (217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喀喇昆仑断层位于我国新疆、西藏和阿富汗、克什米尔之间,是亚洲大陆中部一条巨型的右旋走滑断裂带,长约1000km,呈北西向展布,十分醒目。喀喇昆仑断层和阿尔金断层形成一个巨大的挤出构造,使青藏高原向东运动,对东亚的新构造和地震活动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木吉-塔什库尔干盆地是公格尔山和慕士塔格山西侧一条串珠状断陷盆地带,东西两侧发育系列山前活动断裂,主要表现为正断层。这里曾发生多次强震活动,3条地震形变带(地震断层)已被发现。塔什库尔干断裂带呈北北西走向,是喀喇昆仑断层北部的一条分支。
    朝鲜载宁江断裂带的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夏怀宽, 雷清清, 许东满, 史兰斌, 李如成
    1993, 15(2):  117-122. 
    摘要 ( )   PDF (8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朝鲜载宁江断裂带的特征、新活动形迹和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确定它是一条活动断裂,并控制了载宁江地震带的展布。最后,讨论了该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
    基岩区断层活动特征和时间的研究——以康定-磨西断裂段为例
    刘行松, 胥怀济, 史兰斌, 唐汉军, 计凤桔, 林传勇, 郭金弟, 何永年
    1993, 15(2):  123-130. 
    摘要 ( )   PDF (12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基岩裸露区断层的活动特征、期次和时间,在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的康定-磨西断裂段采集了一系列断层岩和断层泥样品,运用TL、ESR、K-Ar、石英形貌分析和变形显微构造分析法进行了综合测试。结果表明,断裂段经历了多种机制(韧性剪切和脆性断裂)、多期次、多种运动方式(左旋和右旋)的活动,最新一次较强烈活动的下限时间是晚更新世末或全新世初。
    红河断裂深部震源环境介质力学性质分析
    张建国, 汪良谋, 徐煜坚, 韩源
    1993, 15(2):  131-137. 
    摘要 ( )   PDF (9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震源波谱分析对红河断裂带深部震源环境介质力学性质和地质资料的研究,证明在弥渡以南的红河断裂深部存在有利于蠕滑活动的环境介质条件,从而对红河断裂地震活动的不均匀性提出了新的解释。
    科研简讯
    冀北地壳深部岩石波速Vp的初步研究
    张友南, 李彪
    1993, 15(2):  138-138. 
    摘要 ( )   PDF (1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温高压实验条件下,对岩石超声脉冲传输测速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资料甚丰。目前,Kern H(1982)和Lebedev E B(1990)等的实验温度达到了700℃和800℃,Mueller H J等(1988)已达到了1000℃,但总的数据不多。笔者改进了实验方法,实验温度达800℃以上,最高达到1040℃,模拟壳幔的温度条件更接近实际,通过实验作者获得了一批具有新的特征的波速数据,对中、下地壳的组成结构提出了新的看法。
    科研简报
    鲜水河断裂带古构造残余应力场对大地震的控制
    安欧, 高国宝
    1993, 15(2):  139-147. 
    摘要 ( )   PDF (1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岩体正交异性弹性理论为基础,用X射线法,在鲜水河断裂带测区沿7条测线,测量了岩体三维残余应力,绘成区域残余应力等值线图、主应力线图及其应变能密度等值线图,探讨了其对带内大地震的控制作用。
    会讯
    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邓志辉
    1993, 15(2):  148-148. 
    摘要 ( )   PDF (1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地震学会第5届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岩石力学学会第3届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2月1日至7日在长沙召开。与会人员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单位,其中包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西南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华东地质学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等。专业委员会主任马瑾教授致开幕词。
    科研简报
    均衡重力异常和地壳表、浅层地质结构
    殷秀华, 刘铁胜, 刘占坡
    1993, 15(2):  149-156. 
    摘要 ( )   PDF (1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理论和试验角度论证了利用均衡重力异常研究地壳表、浅层地质结构的可行性,从而指出:所有合理的地壳均衡模型产生的均衡效应几乎是一样的;地壳均衡模型类型和模型参数的变化,仅使均衡改正值在长波长上发生很小变化,而对均衡重力异常的局部异常影响不大;均衡重力异常与地壳表、浅层地质结构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因此,利用均衡重力异常研究地表和地壳浅层地质结构,以选择简单的地壳均衡模型为好。本方法的优点是不受地形格架影响,便于进行广泛对比和定量研究。
    书讯
    新书介绍——《西藏中部活动断层》
    忠权
    1993, 15(2):  156-156. 
    摘要 ( )   PDF (1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藏中部活动断层》是对西藏中部地区的活动断层、地震地表破裂研究的全面总结。书中详细论述了西藏中部主要活动断层及沿其分布的地震地表破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讨论了强震的发震构造;总结了西藏中部主要构造盆地类型及其特征,并探讨了拉分盆地和地堑系的发展演化;最后,根据不同方向活动断层、地震地表破裂的力学性质和运动特征,结合粘土实验、数学模拟结果,讨论了西藏中部的现今受力状况。
    科研简报
    不同实验条件下大理岩主破裂的分数维
    李彪, 马胜利, 张流
    1993, 15(2):  157-163. 
    摘要 ( )   PDF (29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大理岩为样品,在围压10~60MPa下进行了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破坏实验,统计并分析了主断裂面的分维几何特征。在环境因素和介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D值不随标本尺度变化,表明岩石破裂结构的确具有自相似性。围压是影响D值大小的一种因素,在约35MPa以下,D值随围压增加而降低;在约35MPa以上,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加。提出在分析野外断层迹线的分维特征时,尚应考虑断层形成时的环境条件及其可能的随深度的变化。
    科研简讯
    角闪岩脱水特性与壳内低速层的不均一性
    顾芷娟
    1993, 15(2):  164-166. 
    摘要 ( )   PDF (3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北地壳呈现3层结构,在地壳中部存在一个以低波速与电性低阻(高导)而与上、下壳层截然有别的特征层。这一不连续展布的壳内低速(高导)层也较广泛的分布于中国西北与西南以及世界上许多地区。地球科学家对这一低速层的成因提出了诸如矿物脱水、相变等多种解释与假说,Mitehell等(1971)的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压条件下,含水矿物的脱水并储存于壳内,形成一个潮湿层位并具有高电导率和低速的特征。
    科研简报
    河北迁安宫店子褶皱中岩石的磁组构分析
    郑敏, 余钦范, 谭承泽
    1993, 15(2):  167-173. 
    摘要 ( )   PDF (10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确定河北迁安矿区宫店子向形的岩石磁组构,分析了褶皱的磁组构特征,并用磁组构对向形构造做了一些简单的地质解释。
    福州地区地壳结构的地震转换波测深研究
    邵学钟, 顾忠华, 张家茹
    1993, 15(2):  174-180. 
    摘要 ( )   PDF (9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转换波测深法首次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州地区进行地壳深部构造的探测,得出了该区地壳中的4个主要界面的构造形态图和沿北东方向穿越本区的地壳深部构造剖面图。查明闽江断裂由两条北西向产状较陡的超壳断裂组成,福州断陷盆地的深部上地壳G界面呈条带状下沉,下地壳C、C1界面和M面及壳内低速层均相对上隆,这一结果为解释本区高地热异常提供了深部依据。
    云南基底界面速度分布与浅层断裂的爆破地震研究
    胡鸿翔
    1993, 15(2):  181-185. 
    摘要 ( )   PDF (6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云南地区深地震测深3条剖面中经地形校正与回折波影响校正后的P_g震相资料,先用时间场法反演其界面深度变化。再以滑动平均法求出速度沿基底界面的横向分布。分析处理的结果表明,界面速度的横向变化为研究岩性横向变化提供了依据,也是判定断裂的存在及其性质的手段之一。在速度横向变化跳跃处往往存在断裂,某些大断裂在浅部还出现深度跳跃变化或等时间线分布畸变。
    复杂场地条件下砂土液化的判别问题
    姚大全
    1993, 15(2):  186-192. 
    摘要 ( )   PDF (10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简单场地条件下砂土液化的判别入手,系统介绍一般场地液化判别的基本步骤,重点分析在复杂工程场地条件下,如何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合理选取地震液化判据。文中结合某大桥地基土液化判别实例,多方位探讨判别特殊重大工程地基土液化的有效方法,讨论了液化深度问题,与此同时,尚考虑到液化和滑塌等地质灾害的相关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