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80年 第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0-09-03
    目录
    地震地质1980年第2卷第3期目录
    1980, (3):  0-0.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简报
    喜马拉雅山北坡的外来岩块及其成因的讨论
    郑锡澜
    1980, 2(3):  1-9. 
    摘要 ( )   PDF (13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所描述的外来岩块是指在板块俯冲、碰撞的作用下,经过远距离的搬运残留下来的岩石块体。喜马拉雅山北坡外来岩块的主要特点是:多数由二叠纪厚层石灰岩组成,出露于雅鲁藏布缝合线附近和由北往南的运动性质。根据岩性、古生物的特征,它的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俯冲型、仰冲型和挤压型。它们是在印度板块向北移动同欧亚板块俯冲、碰撞过程中,产生下部(印度板块)向北,上部(欧亚板块)往南的一对水平空间力偶的作用而形成的。
    报道
    我国射气测量技术简介
    石慧馨
    1980, 2(3):  10-10. 
    摘要 ( )   PDF (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由于地震工作的推动,中国射气测量技术得到了较大的进展。
    科研简报
    沂沭大陆裂谷的生成与演化
    高维明, 李家灵, 孙竹友
    1980, 2(3):  11-18. 
    摘要 ( )   PDF (1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沂沭断裂带的大地构造背景、边界断裂、地貌、沉积岩相、火山和地震活动、地壳深部结构、重力、地热等的分析,说明沂沭断裂是一条中生代的裂谷,并给出了裂谷的形成机制及其演化特征。
    中国前震旦纪地壳构造运动旋回的划分
    劳秋元, 张步春, 蔡文伯
    1980, 2(3):  19-30. 
    摘要 ( )   PDF (17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我国三大断块(区)的前寒武纪地层的发育、建造类型、不整合及部分同位素年龄值进行了对比,划分出五个地壳构造运动旋回,即桑干旋回(2500-2600百万年前),五台旋回(2000百万年前),中岳旋回(1700百万年前),“阴山旋回”(约1200-1300百万年前)和晋宁旋回(1050-900百万年前)。指出在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中的不整合具有多次地壳构造运动的集合的性质,相当显生宙的一个构造旋回。同时指出晋宁运动具有明显的穿时性,与板块构造理论相符。
    对1931年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及构造运动特征的初步认识
    杨章, 戈澍谟
    1980, 2(3):  31-37. 
    摘要 ( )   PDF (26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1931年8月11日富蕴8.0级地震造成的地震断裂带作了较详细的叙述,探讨了发震构造及其新构造运动特征。地震断裂带是在北北西向的可可托海-二台断裂的基础上发展的,南端已超出老断裂范围。全长170公里,总体走向北西342°,断裂面多向北东倾斜,倾角70°左右。从地震断裂的组合形式及山脊、冲沟错动情况,显示出水平运动为主的右旋扭动特征。富蕴8.0级大地震是可可托海-二台断裂新活动的体现,无论在区域受力状况,断裂力学性质和运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强裂的继承性活动特征。
    报道
    “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构造图”出版
    1980, 2(3):  38-38.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图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编、地图出版社出版。本图是在国家地震局全国地震烈度区划编图组汇编的有关图件的基础上,广泛应用了我国各部门近年来的最新资料编制的。它是我国第一张公开发表的地震构造图,并被推荐参加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图书展览。
    科研简报
    辽南大和尚山区及其邻区的盖层滑移带
    彭阜南
    1980, 2(3):  39-47. 
    摘要 ( )   PDF (3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南大和尚山区及其邻区存在一个盖层滑移带,它在盖层中引起了一系列逆掩叠瓦状冲断层,并伴生有花岗质岩脉注入,为今后深入研究本地区构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科研简讯
    波速变化与断层端部变形破坏的关系
    李建国, 许秀琴, 王绳祖, 吴秀泉, 刘天昌
    1980, 2(3):  48-48.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前的波速变化是比较复杂的,利用波速变化预报地震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同一地震不同台站所测波速变化是不同的。弄清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对地震预报是十分有意义的。
    科研简报
    岩组资料的计算机处理
    史兰斌, 林传勇, 何永年, 张菊明
    1980, 2(3):  49-56. 
    摘要 ( )   PDF (9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组分析在地质学研究中是一种很有用的手段。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之上的,因此资料的处理及作图需化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国外的研究中,大都实现了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和作图。但在我国还都是人工作图。为了引进先进方法,我们查阅了有关资料,但没发现可利用的现成程序。根据A.B.Spencer等1967年一篇文章所讲的原理,我们提出适用于我们工作的用计算机处理一般岩组资料的方法。关于碳酸盐矿物的动力学分析的资料处理方法,因无参考文献,是我们自己推导出来的。该方法经实际应用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它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提高了精度。
    渤海及其邻近地区热流值的初步分析
    解政文, 吴乾蕃, 张汝惠, 谢奕真
    1980, 2(3):  57-63. 
    摘要 ( )   PDF (9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描述了渤海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热状况,指出该地区的地层温度、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有从四周向渤海逐步地升高的趋势,其与地质构造特征和地壳上地幔结构可相对应,与其它地球物理场特征大致吻合。并提出该区尤其是郯庐带的某些地段可能有上地幔物质上涌,引起地壳深部产生很大的温度差异和密度差异,造成热应力的高度集中。
    讨论
    关于渤海7.4级地震震源断层面的讨论
    魏光兴
    1980, 2(3):  64-64. 
    摘要 ( )   PDF (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是一个典型的主余震序列。发生在郯城-营口大断裂的西侧,震中区位于冀-渤断块、鲁西断块和胶辽断块的交界部位,是一系列北西向构造与郯-营大断裂的交汇部位。
    科研简报
    黄海两钻孔岩芯的古地磁分析
    丛友滋, 李素玲, 程国良, 白云虹
    1980, 2(3):  65-69. 
    摘要 ( )   PDF (5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沉积物中泥炭层C14的年龄测定,把样品极性方向与A·Cox的极性年表加以对比,发现在黄海两个钻孔的沉积物中有与布容正向期内拉尚反向事件相对应的层位,并估算了沉积物生成年代及该海域的沉积速率。
    讨论
    佛子岭地区1954年以来的地震活动是水库地震吗?
    刘盛武, 曹定男
    1980, 2(3):  70-71. 
    摘要 ( )   PDF (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地质》第1卷第4期刊登了胡毓良、陈献程同志的“我国的水库地震及有关成因问题的讨论”一文,该文把安徽霍山县佛子岭地区的地震列为水库地震之一,对此,我们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与胡、陈二位同志商榷。
    对佛子岭地区1954年以来的地震活动的几点补充
    胡毓良
    1980, 2(3):  72-72. 
    摘要 ( )   PDF (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欢迎刘盛武、曹定男同志的不同意见。对佛子岭地区的地震是否属水库地震,我们也并不完全有把握。一则是这个地区在蓄水前也有过地震,地震与蓄水过程的关系,由于缺乏系统的地震资料,不得而知;再则震中距水库也相对较远。我们仅根据蓄水后地震活动相对增高,以及地震与其它水库地震相似,具有极浅源地震的一些客观特征等,暂作为水库地震的一个震例。显然,根据是不够充分的,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科研简报
    14C 测定报告——地质部分
    原思训, 陈铁梅, 王良训, 马力, 杜勤, 蒙清平
    1980, 2(3):  73-78. 
    摘要 ( )   PDF (6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报告公布14C地质年代数据43个,系本实验室1976年至1979年5月所测定。同时期内测定的考古样品年代数据已分四批在《文物》发表。
    科研简讯
    双刚臂位移计及误差标定
    王光根, 刘树山
    1980, 2(3):  79-80. 
    摘要 ( )   PDF (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断层活动的监测中或有关地震规律的研究实验中多需测量位移,为便于连续监测和自动记录常用贴有应变片的弹簧片做位移计(图1)。设为所测位移,ε为弹簧片表面纤维的最大应变,则此类位移计的线性特性用/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