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81年 第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1-09-09
    目录
    地震地质1981年第3卷第3期目录
    1981, (3):  0-0. 
    摘要 ( )   PDF (1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简报
    华北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超镁铁质捕掳体的初步研究
    刘若新, 杨美娥, 胥怀济, 郭金弟, 王文瑚
    1981, 3(3):  1-16. 
    摘要 ( )   PDF (73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描述了华北地区六个产地的超镁铁质捕掳体,它们均产于新第三纪、第四纪碱性玄武岩中,分布于华北东部郯庐断裂带及其两侧和华北西部近南北向的重力梯级带中。据新变晶大小所估算的应力值,在华北断块西部为250—300巴,华北断块东部为300—600巴。由捕掳体共生矿物组合得出岩石的平衡P-T条件为950°—1160℃及15—25千巴(50—80公里),所代表的古地温曲线具有海洋型地温,并有靠近大陆裂谷区地温曲线的倾向。
    江苏东海红土山、青龙山榴辉岩的变质作用和成因问题
    应思淮, 俞理宝, 杨主恩
    1981, 3(3):  17-30. 
    摘要 ( )   PDF (96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就红土山和青龙山榴辉岩的矿物、岩石组分和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参照矿物、岩石实验数据和实验曲线,计算出该榴辉岩是在T=890°-1270℃,P=17.25-24.75Kb,相当于52—74公里深度的区域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其原岩可能来源于拉斑玄武岩。榴辉岩在成岩后又遭受了剪切挤压的动力变质作用,使其经历了进变质和退变质作用。推测榴辉岩的成岩和迁移,所经历的条件是温度由1080℃±190℃降到750℃±80℃,压力由21.0Kb±3.75Kb 降到4.3Kb±2.5Kb,并被挤压到壳内混合岩化片麻岩系中,以大小不等的透镜体产出。动力变质的退变质作用,其温度、压力条件,本文计算的方程式为P(Kb)=0.0506T(℃)-33.65,为地震地质提供构造演变的条件和有关能量计算问题。
    滦河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及近代构造运动探讨
    彭贵, 焦文强, 李大明, 李桂英
    1981, 3(3):  31-36. 
    摘要 ( )   PDF (9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滦河三角洲地区野外调查和25个样品的C14年代测定结果,讨论了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以及近代构造运动。研究表明,滦河内迭三级冲积扇的形成年代分别为距今18000年前,11000年前和6000—3000年之间。在全新世中期,渤海湾北岸发生过海侵。三条古海岸线的年代分别为距今5500年、3700年和350年。本区地面下沉最大幅度为10米左右(姜各庄)。由于滦河最新三角洲的西部和东部地壳下沉速度不同,使滦河河道自全新世中期以来不断向东移动。
    地震断裂和应力场
    臧绍先
    1981, 3(3):  37-46. 
    摘要 ( )   PDF (12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讨论了地震断裂和构造应力之间的关系。首先综述了地震机制研究的结果,指出断层面解可以给出较好的断层面的取向,而得不到确切的应力场;认为地震是一个复杂的破裂过程,而P波初动只反映了破裂开始的状态。应用了库仑准则对地震断裂进行了讨论,得出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最大主应力与断层面的夹角α≤45°,断层面解只是它的一个特例,μ=0,即没有内摩擦,或相当于围压很高的岩石试验结果;在软弱面存在的情况下,断裂面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可以分布在更大的范围内,可以大于45°,也可以小于45°,这范围取决于破裂参数Sw,μw以及中等主应力σ2。讨论了震前应力变化的过程,指出了五种基本可能引起地震的过程。
    中国大陆自由空气重力场的初步研究
    魏梦华, 王启鸣, 史志宏, 殷秀华, 刘占坡, 张玉梅
    1981, 3(3):  47-60. 
    摘要 ( )   PDF (2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地面实测的重力资料计算并构制了从1°×1°到10°×10°平均的中国大陆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图,并对这套图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事实进行了分析和解释,且就这些基本事实与大地构造、地壳均衡、地震活动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讨论。
    水库地震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李祖武
    1981, 3(3):  61-69. 
    摘要 ( )   PDF (13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许多实例表明,水库地震与地质构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一些实际资料着重讨论了水库地震与活动性强烈的大地构造区、断裂带、断块间差异运动之间的关系。
    科研简讯
    黑云母的暗化现象
    万汉钟
    1981, 3(3):  70-70. 
    摘要 ( )   PDF (27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暗化黑云母是识别喷溢作用的标志之一。流纹岩的黑云母常出现暗化,但松脂岩、珍珠岩中的黑云母却没有暗化现象(图版Ⅰ)。
    科研简报
    地震时砂土液化的数理统计预测
    朱淑莲
    1981, 3(3):  71-82. 
    摘要 ( )   PDF (13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6年唐山地震期间,附近一些地区出现了砂土液化现象。本文根据工程勘探中的实例及实验数据,进行了砂土液化作用的统计和综合预测。文章中采用贝叶斯准则下的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唐山地区已知液化地点和非液化地点,作了五种检验计算,挑选出准确度及可靠性最高的变量模式。从而,对于当地震为Ⅷ度烈度时的砂土液化进行了预测。五种预测结果相同,互相印证,可靠性高,分组最大后验概率大多在0.99以上。在此条件下,外推预测结果可信。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对砂土液化进行综合性预测,而一般采用地质学或试验方法,仅能对砂土液化作单因素或少量因素下的预测,本文提出了综合性的通用预测方法,为砂土液化统计预测提供了新途径。砂土液化是平原地区的一种重要地震灾害。国内外多次大地震中,都曾因饱水砂土受到地震作用,引起孔隙水压增高及砂粒间的结合力和摩擦力降低,而使砂层发生液化状态的流动,并伴随有地基承载能力降低或失效。1964年以来,新潟地震及阿拉斯加地震时,由砂土液化造成了罕见的灾害。激发了各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对砂土液化预测的研究。但还多是单因素或少量因素影响下的分析方法。未能进行综合分析及推断。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可以综合分析影响砂土液化的各因素的数字特征。本文采用了一种贝叶斯(Beyes)准则下的多组判别分析,通过对已知液化和非液化类型的地质特征的数据分析,统计归纳,找出其规律性。再与未知地点的相应地质条件的数值特征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砂土液化与否的推论。算题过程中,曾得到王启鸣、徐道一、高维安等同志的协助,保定冶金勘探公司提供了占探及试验资料,在此一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