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  

    1、本刊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及大专

    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报道地球科学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地球科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办

    刊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展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培养高级研究人才。 

    2、本刊2002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本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日本《科技文献速报》、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等14个

    著名检索系统所收录。 

    3、本刊涵盖的学科领域:活动构造、新构造、地球内部物理、构造物理、地球动力学、地球化学、地震预

    报、地质年代测定、工程地震、减轻地质灾害等。 

    4、栏目设置: 

    (1)研究论文:报道学科前沿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新思路、新方法、新认识、新发现),对本学科领域有

    一定的影响或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科研简讯: 扼要报道具有创新性的最新科研成果。 

    (3)科研快讯:确属新发现和原始创新成果的来稿,快审快发,在最近一期刊登。 

    (4)新技术应用:各种新技术应用于地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5)专题综述:评述重要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研究现状、尚待解决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今后

    的研究工作建议。 

    (6)学术争鸣:包括“问题讨论”、“学术研讨”、“质疑与答复”、“学术建议与思考”。主要吸收那

    些对前沿、边缘、热点问题讨论的论文,或对《地震地质》已发表的论文提出质疑。 

    (7)新闻信息:主要报道学术会议、新书评价、办刊信息等。 

    5 、来稿刊登次序:一般按来稿先后顺序刊登,创新性、开拓性、前沿性的论文优先刊登。 

    6 、来稿要求 

    6.1 来稿要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条理清晰,文字精练。篇幅根据需要而定,本刊一般不做限制。来稿一式

    2份,用 A4纸打印。论文书写格式可参考本刊2002年以来刊登的文章。 

    6.2 来稿可以是中文或英文稿。如果是中文稿,加附300字的中文摘要和3~8个关键词,以及1页左右的英

    文摘要(附对照的中文)、3~8个关键词;如果是英文稿,加附200词的英文摘要和3~8个关键词,以及

    800~1 000词的中文摘要、3~8个关键词(另附中文全文稿,供审校用)。 

    6.3 文稿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按《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指明其出处,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由此

    引发的著作权责任,均由作者自负。 

    6.4 请附信简要介绍工作背景、成果意义,明确所投栏目及学科分类。请提供第1作者的主要联系方式。同

    时提供4~6位非本单位同行专家(正高级职称)的详细通讯方式和研究领域,也可提出要求回避的专家,

    以便稿件送审时参考。附作者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及邮编。 

    7、来稿是否采用,由本刊编委会最后审定。依照《著作权法》规定,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和技术性修改。

    收稿后5个月内如未得到录用通知(或修改稿件通知),作者可以自行处理。请勿一稿两投。不予采用的稿

    件,将退还作者。 

    8 、作者收到修改稿件通知后,应在1个月内将修改稿(连同原稿、退修信、对修改情况的说明、软盘)寄回

    本刊编辑部。 

    9 、来稿一经刊用,本刊将向作者支付稿酬和酌收版面费,并赠送当期样刊2册,单印本30册。 

    10 、本刊发表的文章,将由编辑部统一纳入ChinaInfo信息服务系统,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并同时加入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等,如不同意者,请另投它刊。 

    11、请到下列网址投稿:www.dz-dz.com.cn    E-mail:dzdz@ies.ac.cn.,通信地址:北京9803信箱《地震

    地质》编辑部,邮编:100029。 编辑部 电话/传真:010-62009049。联系人:万园

    注:关于文章格式,请参见《地震地质》稿件编写要求。(本刊编辑部)

    稿件编写要求 

    1 、论文题目:应精练,概括主题(研究什么),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 、论文作者:只列出主要参加者,一般不超过6个,其余者可在脚注中说明。 

    3 、作者单位:应写全称,单位所在城市名称,邮政编码。 

    4 、论文摘要:应简要介绍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主要结论,尤其要说明论文的创新之处。一般300字左

    右。给出3~8个关键词,要紧扣文章主题。 

    5 、首页脚注:注明基金项目或其他来源项目及编号;可写上通讯作者、作者单位的论著标注号。 

    6 、正文:应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或结论等部分(怎样研究)。 

    6.1 标题: 引言的序号为"0",其余标题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写。 
    6.2 引言: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的研究方向与目标(为什么研究)。
    6.3 插图: 要主题突出,自明性强,图面简洁、线条均匀、清晰。照片层次要分明。请用计算机绘图。半栏

    图宽不超过7cm,通栏图不超过14cm。图例框:7×5(mm)。图中文字注记都采用7.5P宋体字(仅山系名、

    构造名称(断裂、地块、板块、盆地、隆起等)为黑体、水系名为左斜宋),使用线段比例尺。图件插入正

    文,写出图名(中英文)和图注。图中内容与正文应一致。坐标轴的标目以“量名称 量符号/单位”表示,

    如长度L/km。插图如涉及国界,可尽量避开,如必须保留,请将内容直接绘在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地理

    底图上,或通过WWW.shsm.gov.cn下载。 

    6.4 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去掉竖线。表名中英文对照,量和单位标示同图。 

    6.5 文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和语种。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标准《量

    和单位》。地层符号应采用最新公布的地层表。测试数据应注明测试者、方法(原理)、仪器设备名称、

    精度与误差范围等。 

    6.6 致谢:为论文提供帮助的人和单位可在致谢中表达。 

    7、 参考文献 

    7.1 引用他人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列出参考文献,并在正文中一一引出(×××,2004)。参考文献不宜

    过少。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可以在文中加脚注。 

    7.2 中文参考文献要中英对照,放在西文参考文献的前面。请按原文准确提供。 

    7.3 参考文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在文后按中、日、西、俄、其它文种顺序排列。中文、日文按汉字

    读音顺序排列,西文等按字母顺序排列。每条文献内各项的排序是: 

    专著——作者.出版年.书名[M].版次(首版不注).出版地:出版者.页码. 

    期刊——作者.出版年.文章名称[J].刊物名称,卷(期):页码. 

    文集——作者.出版年.文章名称[A].见: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页码. 

    译著——作者(或中译姓名).原著出版年.中译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发表年.题名[D]:[学位论文].学位授予地:学位授予单位.页码. 

    7.4 作者姓名间用“,”分开,第3个作者后加“,等”或“,et al.”。 

    7.5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

    名中间加连字符, 例: WANG Li-chun(王立春),SHANGGUAN Jing-yun(上官京云)。 

    8、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中的题目(全部大写)、作者姓名、单位、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一对应。为了便于

    国际学术交流,英文摘要请加长到1页左右,并提供对照的中文稿,供编校时参考。 

    9、 [作者简介] 姓名,性别,出生年,毕业学校及专业,学位,技术职务,现主要研究方向,电话,E-mail

    等。放在英文摘要后面。 

    10、 请提供身份证号码(发稿费用)。

    注:关于本刊报道范围、栏目设置、投稿须知等,请参见《地震地质》稿约。 (本刊编辑部)2009-07-09 


    《地震地质》期刊图件的要求
     

    一、图件的格式及提供方式

    1. 请用计算机绘图。 

    2.请按本刊的要求精心绘图,由作者负责达到出版要求。 

    3.图件直接插入正文中(图文混排,word文档)。 

    4.请注明哪张出彩色图(加收费)。 

    5.如印刷时为黑白图,最好不要提供彩色原图。 

    6.必要时可单独提供图件:灰度图、彩色图输出tif格式,600线为宜。

    二、图的尺寸及字号等要求

    1. 插图要主题突出,自明性强,图面简洁、线条均匀、清晰,要素齐全。 

    2. 照片层次要分明,最好用彩色。 

    3. 半栏图宽不超过7cm,通栏图不超过14cm。横排图:15 cm×21 cm。 

    4. 图中文字注记一般采用7.5P宋体字;山系名、构造名称(断裂、地块、板块、盆地、隆起等)为黑

    体;水系名为左斜宋体)。 

    5. 图例框尺寸:7 mm×5mm。 

    6. 图框的线条应为单条细黑线0.4mm,不采用黑白相间的粗线。 

    7. 使用线段比例尺,不采用黑白相间的粗线,表示比例尺的线段应为细黑线0.4mm。 

    8. 表示方向的线条应为细黑线0.2mm。 

    9. 坐标轴的标目以“量名称 量符号/单位”表示,如长度L/km,放在图的左侧或下方,要居中。 

    10. 经纬度只需在图的左侧、上侧标注即可。注意加上“°” 

    11. 年龄样品的数据最好标在图内,如:“TL:(23±2)ka BP”。 

    12. 断裂代号的格式:F1,…… 。 

    13. 地层代号:①,…… 。 

    14. 震级字体:如MS ,ML , MW ,mb 。 

    15. 图内的年月日请用:2008-08-08, 中间的短线是英文录入状态下的短线。 。 

    16. 插图如涉及国界,可尽量避开,或用细黑线勾画;如必须保留,请将内容直接绘在地图出版社最新出

    版的地理底图上,或通过WWW.shsm.gov.cn下载。 

    17. 图上的线条和文字应是光滑的实线,不能是点或锯齿状的。 

    18.图件的具体要求可参考本刊已登出的文章。

    (本刊编辑部)

     

  • 发布日期:2009-08-04 浏览: 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