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现今运动和应力分布
万永魁, 沈小七, 刘瑞丰, 刘峡, 郑智江, 李媛, 张扬, 王雷
地震地质    2021, 43 (6): 1614-163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6.015
摘要903)   HTML40)    PDF(pc) (8665KB)(347)    收藏

基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及断裂构造现有认知, 文中构建了包含块体主要边界断裂的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 利用1991—2015年长期GPS观测结果, 采用“块体加载”方法模拟块体边界带现今的运动, 得到了断裂滑动速率和应力分布。结合震源机制解、 地震活动性等资料, 对川滇地区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滑动速率分配、 传递与应力转换的关联, 局部区域正断型震源机制解的构造机制以及红河断裂南、 北段地震活动性差异的可能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结论包括: 1)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左旋走滑由NW向转变为近SN向, 断裂强烈转折区吸收了部分走滑分量并转化为应变积累, 呈高应力分布特征。2)受小江断裂左旋剪切的影响, 红河断裂中南段以右旋走滑兼微弱挤压运动为主, 并牵引断裂北段右旋走滑, 与金沙江和德钦-中甸断裂共同构成右阶斜列右旋剪切变形带, 正断型震源机制解多分布于该变形带的构造拉分区内。3)红河断裂中南段为弱压性, 北段呈弱张性, 更易破裂, 地震活动明显强于中南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岷县漳县强震前的跨断层短临异常及亚失稳状态特征
张希, 贾鹏, 刘峡, 徐晶, 万永魁
地震地质    2020, 42 (5): 1205-121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5.011
摘要444)   HTML    PDF(pc) (3591KB)(320)    收藏
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前2~4d, 距震中37~70km的四店、 毛羽沟、 麻界滩跨断层流动短水准场地观测到以正断层型突跳为主的短临异常, 尤其是四店场地, 变幅高达5.5mm, 异常相当显著。 文中对这3处场地所在的西秦岭构造区的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并结合GPS连续观测数据与小地震活动信息对其异常机理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 岷县漳县震前数天, 西秦岭构造区跨断层短水准观测显示的断层活动微动态变化量增大、 特性明显改变及靠近震区的 “局部化增强”等现象, 符合构造力学实验显示的亚失稳状态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汶川地震前龙门山及其周缘断裂形变运动与应力累积的数值模拟
万永魁, 刘峡, 沈军, 王雷, 李妍
地震地质    2017, 39 (4): 853-868.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7.04.017
摘要800)   HTML    PDF(pc) (4176KB)(303)    收藏
为揭示汶川地震前龙门山及其周缘断裂的形变与应力累积状态,文中构建了包含龙门山、龙日坝、岷江和虎牙4条断裂的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以1999-2004年GPS结果为约束,模拟了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缘区域的形变运动。得到以下结论:1)平行于龙门山断裂带的速度分量主要被龙日坝断裂吸收,垂直于龙门山断裂带的速度分量主要被其自身吸收;岷江和虎牙断裂对龙门山断裂带北段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导致其北段压缩量明显低于南段。2)沿龙门山断裂带由SW向NE方向延伸,主压应力与断层走向的夹角由接近垂直逐步转至约45°;断层南段挤压、剪切应力累积速率高,且压应力大于剪应力,北段应力累积速率低,压应力与剪应力接近。这与龙门山断裂带SW段中小地震频发、地震活动强烈,NE段偶有小震、地震活动微弱相吻合;也与汶川MS8.0地震逆冲兼具右旋走滑、芦山MS7.0地震逆冲破裂的方式相一致。3)假设发生震级、类型相同的地震所需应力积累量相同,那么研究区内岷江断裂、龙门山断裂南段和虎牙断裂破裂以逆冲运动为主,3条断裂的地震复发周期依次变长;龙日坝断裂北段和龙门山断裂北段以逆冲兼具右旋走滑为主,前者地震复发周期短于后者;龙日坝断裂南段则以纯右旋走滑为主,地震复发周期有可能最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吉林省松原地区孤店断裂活动性研究
王雷, 沈军, 于晓辉, 万永魁, 尉洋, 邵博, 杨传成
地震地质    2016, 38 (2): 447-45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6.02.017
摘要872)      PDF(pc) (6543KB)(464)    收藏

孤店断裂位于松原市西南、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内。该断裂是通过石油勘探资料解译确认的。在石油勘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取样测年(OSL)和地貌测量,对其活动性和附近变形带的变形量进行了计算和研究。关于孤店断裂得出以下结论:1)断裂呈弧形,具有逆断裂性质,在T1反射层(下白垩统嫩江组底)破裂总长度66km;2)断裂破裂段中间宽,向外延伸变窄或尖灭,根据T04反射层下白垩统嫩江组4段底界破裂情况,将该断裂分为3段;3)断裂错断上更新统底部的黄色粉土,(33.66±3.27)~50ka BP,其上部的黄褐色粉土层未错动,属于晚更新世活动断裂;4)深井子附近地貌变形9m,变形带两侧上更新统底部垂直落差约20m。另外,1119年松原地区曾发生6(3/4)级前郭地震,在前人研究其发震构造的基础上,认为孤店断裂可能是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现今运动和应力累积速率分布
万永魁 郑智江 李媛 张扬 王雷
地震地质   
录用日期: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