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南天山温宿前陆冲断带晚第四纪形变速率
臧柯智, 吴传勇, 张金烁, 高瞻, 袁四化, 袁海洋, 于晓辉, 王雪竹
地震地质    2024, 46 (6): 1280-1294.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4.06.004
摘要123)   HTML26)    PDF(pc) (9480KB)(86)    收藏

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影响, 天山南北发育了多个扇形的前陆冲断带, 它们不仅调节吸收了大部分的SN向会聚应变, 也控制着山体向盆地方向的逆冲推覆。然而, 对于相邻前陆冲断带之间过渡、 转换部位的构造特征和变形速率研究较少, 目前对于天山山前地壳缩短沿EW向是如何变化的仍不清楚。温宿前陆冲断带位于柯坪和库车前陆冲断带的过渡转换区, 该前陆冲断带仅发育一排活动逆断裂-背斜带, 即温宿北逆断裂-背斜带。长期以来, 不同学者给出的该构造带的地壳缩短速率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严重影响了对该地区构造变形和强震危险性的认知。文中以温宿北逆断裂-背斜为研究对象, 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地质填图, 获得了该构造带的变形特征; 同时, 对背斜中部柯柯亚河谷的河流阶地进行了详细解译与划分, 并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获取的高精度地形数据提取了各级阶地的位错量, 最后根据光释光年代测试结果, 计算得到温宿北逆断裂-背斜带晚第四纪(距今约4万年)以来的SN向地壳缩短速率约为1.31mm/a, 全新世以来的缩短速率约为2.29mm/a。温宿前陆冲断带的缩短速率在全新世以来明显增大, 反映了该构造带强震复发周期并不规律的活动习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夏垫断裂带古地震事件在断塞塘沉积物中的响应
于晓辉, 沈军, 戴训也, 王昌盛
地震地质    2019, 41 (4): 872-886.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9.04.005
摘要625)   HTML    PDF(pc) (6939KB)(158)    收藏
文中通过断层坎前崩积楔、断塞塘这类古地震识别标志,分析了夏垫断裂的古地震事件,讨论了古地震形成的断塞塘沉积物的岩性组合与沉积演化规律。以三河-平谷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作为研究区,以倾滑为主的发震断层形成的断塞塘沉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崩积楔、断塞塘沉积识别古地震事件,结合第四纪年代学数据在夏垫断裂潘各庄探槽中识别出自晚更新世25~12ka BP以来的4次古地震事件。通过地表高程测量和钻孔探测确定断塞塘的展布规模和充填序列,利用探槽揭露断塞塘充填的地层序列和岩性组合关系,并基于此分析了古地震事件发生后在发震断裂附近形成的断塞塘沉积垂向上的3个变化阶段。研究表明,断塞塘沉积充填序列自下而上由崩积楔及其形成的冲刷面或不整合面、细碎屑堆积物(含生物碎屑)以及古土壤组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生长地层揭示松原地区孤店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构造特征
于晓辉, 沈军, 戴训也, 王昌盛
地震地质    2018, 40 (6): 1240-1253.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6.004
摘要542)   HTML    PDF(pc) (11423KB)(173)    收藏
近年来松原地区地震活动频繁,该地区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形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文中选择松原地区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和东南隆起2个构造单元之间的孤店活动断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生长地层讨论孤店断裂第四纪的构造特征,为研究区域构造演化、抗震设防提供依据。利用深部石油反射地震勘探数据,厘定了孤店断裂的位置、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依据浅层反射地震探测、联排钻孔探测以及第四纪年代学测试数据,精细地确定了孤店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形式,通过这些数据分析认为孤店断裂在第四纪以逆冲褶皱构造为主。基于浅层地震剖面和联排钻孔识别出1套由逆冲褶皱形成的先超覆后退覆的生长地层,利用沉积速率与抬升速率的关系,估计早更新世早期孤店断裂的抬升速率<0.15mm/a;早更新世晚期断裂的抬升速率>0.091mm/a;中更新世的抬升速率>0.052mm/a。同时根据年代学数据,确定孤店断裂在205ka BP以来的抬升速率为0.046mm/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吉林省松原地区孤店断裂活动性研究
王雷, 沈军, 于晓辉, 万永魁, 尉洋, 邵博, 杨传成
地震地质    2016, 38 (2): 447-45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6.02.017
摘要815)      PDF(pc) (6543KB)(451)    收藏

孤店断裂位于松原市西南、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内。该断裂是通过石油勘探资料解译确认的。在石油勘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取样测年(OSL)和地貌测量,对其活动性和附近变形带的变形量进行了计算和研究。关于孤店断裂得出以下结论:1)断裂呈弧形,具有逆断裂性质,在T1反射层(下白垩统嫩江组底)破裂总长度66km;2)断裂破裂段中间宽,向外延伸变窄或尖灭,根据T04反射层下白垩统嫩江组4段底界破裂情况,将该断裂分为3段;3)断裂错断上更新统底部的黄色粉土,(33.66±3.27)~50ka BP,其上部的黄褐色粉土层未错动,属于晚更新世活动断裂;4)深井子附近地貌变形9m,变形带两侧上更新统底部垂直落差约20m。另外,1119年松原地区曾发生6(3/4)级前郭地震,在前人研究其发震构造的基础上,认为孤店断裂可能是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石油地震资料在隐伏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以松原活断层探测为例
尉洋, 沈军, 于晓辉, 吴晓歌
地震地质    2016, 38 (2): 423-433.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6.02.015
摘要867)      PDF(pc) (8131KB)(348)    收藏

介绍了松原地区石油地震资料的主要特点和信息提取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松原地区不同界面的t0等值线资料和二维地震剖面的处理与分析,综合平面与剖面的构造解释成果,查明了研究区主要断层的展布特征,为该地区主要断层活动性的初判提供了依据。利用深、浅地震资料叠加的方式,自下而上结合钻孔探测,厘定了目标断层的活动时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