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甘肃及邻近地区的构造应力场
卜玉菲, 万永革, 张元生
地震地质    2013, 35 (4): 833-841.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3.04.012
摘要745)      PDF(pc) (2507KB)(956)    收藏
构造应力场对地震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文中搜集了甘肃及邻区2001年以来245个ML≥3.5的震源机制解数据,由多个震源机制解反演该区平均应力场,首次给出了覆盖甘肃及邻区的1°×1°的构造应力场方向和相对大小。反演结果显示,青藏高原板块内缘最大主压应力呈NE向分布,外缘最大主压应力由西向东呈现出顺时针旋转的特征,即最大主压应力轴由西段近NS向转向中段NNE向,到东段转至NNW向。该区力源来自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挤压。反演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印证了处理方法的正确性,并且反演得到了甘肃地区的非均匀应力场的空间分布,这些结果为解释甘肃地区的地震地质背景和地震预测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2. 由地震释放的地震矩叠加推导平均应力场
盛书中, 万永革, 徐志国, 卜玉菲, 武晔, 李迎秋
地震地质    2013, 35 (1): 92-100.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3.01.008
摘要1403)      PDF(pc) (1850KB)(1833)    收藏

文中给出了根据地震释放的总地震矩求解平均应力场的方法,并使用加入随机误差的人工合成震源机制解数据和唐山余震区震源机制解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由检验结果可知,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区域平均应力场的求解。使用的震源机制解资料越多,所得结果越稳定,且更接近真实的区域应力场。该方法的优点是: 用每个地震的震级作为权重,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大小地震在应力场反演中的不同贡献; 并且在计算过程中不需要知道震源机制解2个节面中哪个节面为地震断层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考虑到时误差的地震定位算法及其在四川地区2001-2008年地震定位的应用
万永革, 盛书中, 程万正, 张致伟, 武晔, 赵晓燕, 卜玉菲, 薛志芳, 刘金丽
地震地质    2012, 34 (1): 1-10.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2.01.001
摘要1291)      PDF(pc) (624KB)(1597)    收藏

精确的地震位置对于地震活动性、地震层析成像和地壳应力场反演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对于地震速报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将观测到时的不确定性、台站高程、地震震源深度进行约束的同时,根据反演理论给出了地震震源位置精确估计和误差估计的方法。该算法联合考虑Pg波、Sg波、Pn波和Sn波的到时进行反演,数据量的增加可以增强地震位置的准确性,并可同时应用于地方震和区域地震。采用模拟数据对该地震定位算法进行检验发现,该算法在观测数据的不确定性不等时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将该算法应用于四川地区2001-2008年间的地震定位,得到的地震位置更加符合地震的丛集性并集中于断裂带附近。这些结果为四川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断层构造以及地震层析成像研究打下了基础,并且为汶川地震之前的地震活动前兆研究也提供了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