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东庙岛群岛地区P波三维速度结构反演与2017年震群的发震构造分析
李霞, 陈时军, 张正帅, 戴宗辉, 李小晗, 卢仲斌
地震地质
2020, 42 (5):
1188-1204.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5.010
2017年3月3日、 9月2日山东庙岛群岛地区发生2次显著震群, 短时间内记录到2 000余次地震, 其中ML4.0以上地震4次, 是1970年以来该区域最强的地震事件。 文中揭示了庙岛群岛地区地壳的深部速度结构特征, 探讨了震群发生的孕震环境。 利用2008年以来庙岛群岛及附近地区的地震观测资料, 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得了庙岛群岛地区的P波三维速度结构及地震精定位结果。 水平速度结构显示, 庙岛群岛地区地壳的中上层P波速度结构横向不均匀性明显, 胶东半岛北部海陆交会地区5km和16km深度层的介质速度高于北侧海槽水道区域, 同时研究区10km和13km深度层的速度整体偏高, 结构较稳定。 速度结构剖面显示, 大竹山岛震群发生在倾角较陡的2个低速体的夹层间, 北长山岛震群则发生在小体积高速体边缘。 结合研究区断层活动、 区域应力累积水平及地震活动特征, 分析认为这2次震群活动主要是在区域应力增强(调整)的背景下, 局部介质的不均匀性和区域断层的低应力摩擦引发的能量释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