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16年苍梧MS5.4地震前后重力变化
周斌, 文翔, 原永东
地震地质    2018, 40 (3): 539-551.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3.003
摘要641)   HTML    PDF(pc) (4942KB)(439)    收藏
利用广西及邻区2014—2016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MS5.4地震的关系,并结合GPS观测数据与地震地质调查成果,探讨了区域重力场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苍梧MS5.4地震前后,震区附近重力异常变化与主干断裂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反映了沿控震断裂在2014—2016年期间发生了引起地表重力变化效应的地壳变形和构造活动;2)苍梧MS5.4地震前后震中附近的重力变化,是1个由重力正值异常区向重力负值异常区变化,沿NNE向出现重力变化梯度带,并在变化过程中发震的演化过程;3)苍梧MS5.4地震震中既位于重力变化梯度带附近,也处于面应变梯度带零值过渡区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的边缘部位,这一观测事实进一步佐证了重力场和形变场动态变化图像对中强地震地点预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4)近期桂西北地区重力动态变化图像呈现四象限分布的特征,四象限中心地带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景谷6.6级地震前后MODIS卫星热红外信息分析
苗崇刚, 文翔, 周斌, 张华, 原永东, 黄惠宁
地震地质    2015, 37 (4): 991-1003.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5.04.005
摘要690)      PDF(pc) (6103KB)(807)    收藏

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云南景谷MS6.6地震区连续的MODIS/Terra卫星遥感热红外资料, 经过去云等数据处理, 选取观测质量最佳的北京时间凌晨4—6时的热红外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 分析地震前、后地表温度异常时间演化过程及其异常空间分布与活动断裂的关系, 并讨论了震区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子对地温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景谷MS6.6地震发生前2个月震中附近出现热红外异常增温现象, 异常增温与发震时间有一定的对应性。显著增温主要表现在震前半个月左右, 震前7d异常增温幅度达到峰值, 震后温度逐步降低, 同时景谷MS5.8、MS5.9强余震发生前半月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升温; 2)与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 景谷MS6.6地震反映出破年变的震前构造“增温”信息; 3)异常升温由震中沿SN—NE向共轭断裂交叉发育, 这与景谷MS6.6地震区域构造应力场水平最大主应力NNE-SSW向优势分布较为一致, 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素对异常升温的影响, 认为此次景谷MS6.6地震前热红外升温可能为震前短临异常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