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多源遥感解译和野外验证的断裂几何展布——以西秦岭光盖山-迭山南麓断裂为例
张波, 王爱国, 袁道阳, 吴明, 刘小丰, 郑龙
地震地质    2018, 40 (5): 1018-103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5.005
摘要628)   HTML    PDF(pc) (16868KB)(355)    收藏
光盖山-迭山南麓断裂是东昆仑断裂向西秦岭北缘断裂应变转换的主干断裂之一,受森林覆盖、自然和人为改造、交通不便等多因素的影响,光盖山-迭山南麓断裂的几何特征一直不明确。文中收集多种类型、分辨率、时相的遥感图像并在Envi5.2平台下进行增强处理,然后对光盖山-迭山南麓断裂进行目视解译,在此基础上对重点段进行野外考察,通过一系列断错地貌和断层剖面等地质地貌现象验证解译结果,最后得到光盖山-迭山南麓断裂的几何展布,并得到以下4点认识:1)在地形起伏度高、植被密集覆盖的区域,选择遥感图像时不能只看遥感图像的分辨率,而应该综合考虑遥感图像的种类、时相或特殊的波段合成,尽可能突出构造要素,降低植被覆盖等客观环境的影响;2)光盖山-迭山南麓断裂总体走向为NWW,在平面上可分为3段,即腊子口—黑峪寺段、坪定—化马段和化马—马街段,长度分别为47km、32.5km和47km,各段由1~3条分支断层组成;3)断裂宏观地貌非常壮观,发育规模巨大的断层陡崖、断层三角面等,断层微地貌破坏严重,残留较少,主要有断层陡坎、断层沟槽、冲沟和地貌面的左旋位错等;4)断裂运动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部分走向不同的分支段存在明显的逆冲。光盖山-迭山南麓断裂的几何展布是该活动断裂定量研究的基础,也可以为断层避让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金塔南山断裂中东段古地震特征初步研究
庞炜, 张波, 何文贵, 吴明
地震地质    2018, 40 (4): 801-81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4.006
摘要976)   HTML    PDF(pc) (10182KB)(216)    收藏
金塔南山断裂位于河西走廊酒泉盆地北侧,是青藏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的边界断裂之一。前人仅对该断裂西段开展过古地震研究。文中基于古地震探槽研究和光释光测年等传统地震地质工作方法,定量研究了金塔南山断裂中东段的古地震特征。通过对断裂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发现沿断裂沿线地层以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洪积物为主,全新世洪积物厚度仅几十cm。选取发育在全新世洪积物相对较厚的洪积扇上的断层陡坎进行工作,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金塔南山断裂中东段晚第四纪以来持续活动特征明显,全新世洪积扇上发育高0.5~1m的断层陡坎表现出了很新的活动性。多个探槽揭露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4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15.16±1.29) ka之前、(9.9±0.5) ka之前、6ka左右、(3.5±0.4) ka之后。全新世中期以来,发生过2次事件,且2次古地震均造成断裂全段破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野马河-大雪山断裂野马河段探槽古地震特征
何文贵, 张波, 吴明, 王朋涛, 邹小波, 高效东
地震地质    2018, 40 (1): 261-275.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1.018
摘要980)   HTML    PDF(pc) (13707KB)(415)    收藏
野马河-大雪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端,处于NEE向的阿尔金断裂向NW向的祁连山断裂转换的部位,是1条全新世活动断裂,全长170km。依据断裂几何学和活动特征可把该断裂分为3段,即肃北段、野马河段和大雪山段。野马河段是野马河-大雪山断裂带上活动性最强的段,断裂活动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正断层性质,至今保存了新鲜的断层陡坎,高度只有几十cm。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扎子湖一带开挖了2个大探槽,清理了1个前人探槽。对这3个探槽进行了古地震事件分析和年代学样品的采集,最终确定有3次古地震事件发生,野马河断裂最后1次古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为(2 010±30)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SeisComP大型地震台阵的数据管理
吴明恕, 刘治, 陈九辉
地震地质    2009, 31 (2): 341-348.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09.02.015
摘要1816)      PDF(pc) (1335KB)(1556)    收藏
随着中国科学探测台阵观测系统的建成,大规模流动地震台阵观测项目不断开展。其中,川滇地区安装的由约300台宽频带地震仪组成的地震台阵支持下的"活动地块边界带动力过程与强震预测"探测项目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首都圈地区进行的约250台地震仪台阵实验探测项目最具代表性,这对流动数字地震台阵数据的有效管理和自动处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迫切要求。文中介绍了可用于流动地震数据管理和自动预处理的SeisComP软件及其数据的归档结构,针对台阵仪器众多、参数配置繁琐和数据处理环节复杂的特点,给出了基于SeisComP软件包台阵数据的一种高效管理方案,整合了数据格式转换和参数修正等环节,实现了台阵数据的自动归档和地震信息的自动提取,可以提高数据的管理效率,对台阵地震信息的及时发布和波形数据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5. 辽宁鞍山市大石头-宋三台断裂的探测与研究
高常波, 钟以章, 吴明大, 郑双成
地震地质    1999, 21 (4): 397-405.  
摘要1491)      PDF(pc) (2899KB)(868)    收藏
大石头-宋三台断裂是一条穿过鞍山市区的隐伏构造,通过电法、人工浅层地震和地质雷达等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和实地调查认为,该断裂从市区东南的腾家房身进入鞍山市,大体沿310°~320°方向延伸,经交通技校、铁西九道街、宋三台直至下辽河平原边缘。断裂在市区延伸长度约12.5km,宽几十厘米至几十米,垂直断距几米至10 余米。该断裂结构复杂,产状多变,形态多样。时而表现为单条断裂,时而出现2 ~4 条相互平行的断裂组,其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不是活动断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