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ALOS-PALSAR DEM的山体阴影图识别断裂线性——以西秦岭地区为例
张波, 王爱国, 田勤俭, 葛伟鹏, 贾伟, 姚赟胜, 袁道阳
地震地质    2022, 44 (1): 130-14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2.01.009
摘要846)   HTML21)    PDF(pc) (22166KB)(204)    收藏

在传统的断裂解译工作中, 人们更重视高分辨率的光学影像和DEM, 而对中分辨率DEM的重视程度较低。文中基于分辨率为12.5m的ALOS-PALSAR DEM和断裂线性解译标志, 对断裂几何学研究薄弱的西秦岭“V”形断裂系进行了目视解译。所得结果包括: 1)新发现了多条断裂线性带, 例如位于礼县-罗家堡断裂和两当-江洛断裂之间的以NE向为主的断裂线性带; 2)完善了已知活动断裂的几何展布图像; 3)西秦岭的断裂线性呈“V”形, NW、 NE 2组断裂的构造转换方式主要包括相互截切和弧形过渡。研究结果表明, ALOS-PALSAR DEM具有突出的断裂线性显示能力, 是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的有效补充。研究结果对于完善西秦岭“V”形断裂系的几何图像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进一步深入开展断裂几何学、 运动学研究的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三危山断裂敦煌段古地震活动特征
刘兴旺, 袁道阳, 姚赟胜, 邹小波
地震地质    2021, 43 (6): 1398-1411.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6.004
摘要894)   HTML44)    PDF(pc) (7033KB)(405)    收藏

三危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北缘NW向扩展的前缘位置, 其最新地震活动反映了高原北部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文中通过遥感影像解译、 野外实地调查、 古地震探槽及光释光年代样品测试, 对三危山断裂敦煌段的古地震活动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 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发生过2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E1发生的年代约为距今(35.1±3.7)~(36.7±4.1)ka; 事件E2发生的年代约为距今(76.5±8.8)~(76.7±8.3)ka。三危山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03±0.01)mm/a, 相应的缩短速率为(0.09±0.01)mm/a。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 认为三危山断裂的地震活动具有分段性特征, 中段、 东段可能具有独立破裂的能力, 也存在与敦煌段发生级联破裂的特征, 复发间隔约为40ka, 根据经验公式估算三危山断裂可能发生的震级范围为 MW7.1 ~7.5。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ALOS-PALSAR DEM识别断裂线性——以西秦岭“V”形断裂系为例
张波 王爱国 田勤俭 葛伟鹏 贾伟 姚赟胜 袁道阳
地震地质   
录用日期: 2021-09-26

4. 三危山断裂敦煌段古地震活动特征
刘兴旺 袁道阳 姚赟胜 邹小波
地震地质   
录用日期: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