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登么错段地表变形特征及其成因
梁明剑, 董芸希, 左洪, 代友林, 肖本夫, 廖程, 谭凌, 王余伟, 李响, 汤才成, 张威, 张会平, 孟令媛, 苏金蓉, 吴微微, 李传友, 严媚
地震地质    2025, 47 (1): 80-8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5.01.006
摘要1002)   HTML23)    PDF(pc) (5804KB)(276)    收藏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生在申扎-定结裂谷系南段, 其发震断裂为登么错断裂, 并形成长约26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形变带。其中, 北段的破裂带主要呈正断性质, 垂直同震位错量达2~3m; 南段(登么错段)的地表变形带主要分布于登么错湖东侧, 宽达上百米, 且变形性质复杂, 既有拉张变形, 又有挤压变形。在南段的拉张变形带中, 与NNE向断层陡坎展布一致的变形带, 可能是具有构造意义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而挤压变形带应是地震中因拉张变形作用影响形成的次生地表变形带, 与地震震动、场地地形地貌、沉积特征和气候条件有关, 与发震断裂的活动无直接关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波衰减特征及地震震源参数研究
臧阳, 俞言祥, 孟令媛, 韩颜颜
地震地质    2021, 43 (6): 1638-1656.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6.016
摘要740)   HTML19)    PDF(pc) (9932KB)(265)    收藏

文中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2010—2019年中小地震三分量S波数据, 采用联合反演方法, 获得了研究区的地震波几何衰减模型、 Q值、 区内444次地震的震源参数以及118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研究显示, 青藏高原东北缘几何衰减符合三段式分段函数形式, 在该几何衰减模型的基础上, 非弹性衰减模型满足Q(f)=401.8×f0.2963; 在研究区内的118个台站中, 88个台站场地响应符合基岩场地特征, 20个台站场地响应存在一定的放大效应, 且多数台站的放大效应表现在高频段, 另有10个台站的场地响应计算结果整体略<1, 可能受到速度结构和Q值空间各向异性的影响。通过地方震级、 矩震级、 应力降和视应力的相关性研究, 发现矩震级与地方震级整体呈线性相关, 在矩震级相同的情况下, 地方震级与地震应力降和视应力整体呈正相关。应力降和视应力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统计相关性, 在对数坐标系下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在矩震级相同的情况下, 地方震级较低的地震视应力与应力降的比值较高, 表明地震破裂较充分, 地震波辐射能相对较小; 地方震级较高的地震视应力与应力降的比值较低, 表明断层破裂过程中损耗的能量较小, 地震波辐射能相对较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波衰减特征及地震震源参数研究
臧阳 俞言祥 孟令媛 韩颜颜
地震地质   
录用日期: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