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新疆南天山库车坳陷晚第四纪以来地壳缩短速率的初步研究
吴传勇, 沈军, 陈建波, 李军, 向志勇, 谢天, 宋正娜, 王翠
地震地质    2006, 28 (2): 279-288.  
摘要2241)      PDF(pc) (10180KB)(648)    收藏
库车坳陷是南天山中段新构造运动异常强烈的地区,发育4排近EW向展布的逆断裂-背斜带。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前人资料分析,认为该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构造变形主要集中于喀桑托开逆断裂-背斜带、秋里塔格逆断裂-背斜带和最南缘的亚肯逆断裂-背斜带之上,而且不同构造带之间的变形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作者利用全站仪(total station)对上述构造带的变形地貌进行了精确测量,并结合年代学分析,得到喀桑托开逆断裂-背斜的地壳缩短速率为1.0~2.0mm/a,秋里塔格逆断裂-背斜带的地壳缩短速率为2.5~3.0mm/a,亚肯盲逆断裂-背斜的地壳缩短速率为1.5~2.0mm/a。晚第四纪以来,库车坳陷SN向总的地壳缩短速率不<5.0~7.0mm/a。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库车坳陷活动构造的基本特征
沈军, 吴传勇, 李军, 向志勇, 陈建波, 谢天, 宋正娜, 王翠
地震地质    2006, 28 (2): 269-278.  
摘要1574)      PDF(pc) (4400KB)(1422)    收藏
简要介绍了南天山山前库车坳陷的主要活动逆断裂-背斜带的分布特征、构造样式、最新活动证据等资料。平面上库车坳陷呈一“眼”状,由南北两大背斜带构成。北部靠近南天山为一套向南逆冲的逆断裂-背斜系统,最新活动的逆断裂-背斜带为喀桑托开逆断裂-背斜带;南部靠近塔里木盆地的是一套向北逆冲的逆断裂-背斜系统,最新活动的主要是秋里塔格逆断层-背斜带及其以南的亚肯背斜等新背斜;南北两大背斜系统夹持着拜城盆地。坳陷区北部的喀桑托开断裂与坳陷区南部的秋里塔格断裂带是区内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前者长逾60km,后者长近200km,沿这两条断裂带均发现了清楚的断裂露头和古地震形变带。此外,在秋里塔格背斜带以南发育了更新的、规模较小的背斜,表明库车坳陷区的褶皱作用继续向盆地方向扩展。石油地震剖面资料显示,库车坳陷南北两侧的褶皱作用均受盖层与基底之间的滑脱断层控制,属于山前的薄皮构造。滑脱面的深度可达10km左右。这是库车坳陷主要的发震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0)
3.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发震构造
沈军, 陈建波, 王翠, 吴传勇, 宋正娜
地震地质    2006, 28 (2): 205-212.  
摘要1867)      PDF(pc) (7873KB)(1308)    收藏
2003年2月24日发生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巴楚-伽师6.8级地震可能是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的继续,但其震源机制解、破裂过程与1997-1998年的强震群有一定的差别。从地震重新定位的结果看,巴楚-伽师6.8级地震与塔西南坳陷东侧麦盖提斜坡带上发育的一组NWW向隐伏逆断层有关,地震宏观考察①所发现的与构造变形有关的地裂缝也与这一隐伏断层带的位置相吻合,等震线形态与隐伏断层带的走向一致,极震区的形态与断层的破裂方向基本一致。这些均表明这次地震是盆地内一条近EW向北倾逆断层自NW向SE由深至浅破裂的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