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SVR模型的电离层TEC背景场构建方法
宋冬梅, 向亮, 单新建, 尹京苑, 王斌, 崔建勇
地震地质    2019, 41 (6): 1511-1528.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9.06.013
摘要490)   HTML    PDF(pc) (9598KB)(84)    收藏
引起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otal Election Content,TEC)变化的因素有很多,而地震TEC扰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文中尝试构建一个考虑了太阳活动与地磁活动影响的TEC非震动态背景场,对比分析TEC非震动态背景场和传统的滑动时窗背景相对于原始TEC值的残差情况,滑动时窗背景的残差存在明显的月周期与半年周期,该周期性残差将对后续的地震电离层异常探测造成重要影响。同时,利用非震动态背景场法与滑动时窗法探测了汶川附近研究点(30°N,100°E)2008年3月1日—9月26日长时间序列的TEC异常情况,发现在太阳活动、地磁活动等非震干扰的情况下,相较于传统的滑动时窗法,TEC非震动态背景场法很少检测出TEC异常扰动;而在地震发生前,基于文中的方法提取的TEC异常较滑动时窗法提取的异常强度更大、异常次数更多。最后,文中分析了汶川地区2008年5月12日、8月21日、8月30日3次地震前的TEC异常表现,均主要为负异常扰动,且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靠近赤道一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日本3·11大地震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位移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尹京苑, 刘岚, 王华林, 李成范
地震地质    2015, 37 (3): 928-938.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5.03.020
摘要490)      PDF(pc) (3101KB)(761)    收藏

通过建立的2个有限元模型, 从位移场的角度探究了日本3·11大地震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 日本3·11大地震所引起的同震水平位移在郯庐断裂带附近达到了mm至cm级.在郯庐断裂带的东侧, 位移值最大处的中国东北地区达到了30mm, 在华北地区, 位移值最大处的烟台、威海等地也达到了12mm; 在郯庐断裂带的西侧, 位移值最大的东北地区有20mm, 而在华北地区, 位移值最大只有8mm.可见郯庐断裂带的东西两侧位移值差别非常明显.总体而言, 日本3·11大地震对中国影响比较大的地方主要在郯庐断裂带的北段, 即中国东北地区.考虑到实际地壳介质对应变传递的延迟效应, 日本3·11大地震对中国郯庐断裂带的实际影响会有1个滞后, 因此, 2011年以来辽宁、吉林的多次地震与日本3·11大地震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可见日本大地震对山东、江苏段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利用独立分量分析进行火山灰云遥感检测
李成范, 戴羊羊, 赵俊娟, 尹京苑, 周时强
地震地质    2014, 36 (1): 137-14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4.01.011
摘要910)      PDF(pc) (4997KB)(744)    收藏
火山灰云不但引起全球气候和环境系统的重大变化,而且还会威胁航空安全。热红外遥感技术为检测火山灰云提供了新手段,但是遥感数据自身的冗余和波段相关性大大降低了火山灰云的检测精度。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能够实现遥感数据的去相关和消除冗余,在火山灰云检测中具有一定的潜力。通过探索火山灰云的物理、化学性质,文中以2010年4月19日冰岛艾雅法拉(Eyjafjallajokull)火山灰云MODIS图像为数据源,在对MODIS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利用ICA进行火山灰云检测。结果表明:ICA能够较好地从MODIS图像中获取火山灰云信息,所得结果与美国地质调查局标准光谱数据库和火山灰云SO2浓度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卫星遥感技术在火山灰云监测中的应用
尹京苑, 沈迪, 李成范
地震地质    2013, 35 (2): 347-362.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3.02.013
摘要1105)      PDF(pc) (4515KB)(1351)    收藏

在航空运输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云严重威胁着航空安全.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获取地表和大气的变化信息,在火山活动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渐成为火山灰云监测的重要手段.文中阐述了火山灰云对自然环境和航空安全的危害; 以火山灰云遥感监测平台为例,系统地介绍了火山灰云遥感监测的遥感传感器类型和监测方法的发展概况; 对中国火山灰云遥感监测的研究基础进行了评述; 最后,对火山灰云遥感监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和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5. 单幅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图像提取建筑物三维信息的方法研究
张桂芳, 单新建, 尹京苑, 马照松, 赵俊娟
地震地质    2007, 29 (1): 180-187.  
摘要1359)      PDF(pc) (1677KB)(1855)    收藏

随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的要求日渐提高,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快速补充与更新已有数据成为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方法。文中论述了太阳空间位置、卫星空间位置与建筑物空间位置对平面影像上阴影形状的约束,探讨了垂直于建筑物主方向的阴影平均宽度的统计算法和提取建筑物边界的点生长算法,给出了计算建筑物高度的数学公式,并研究出1种基于单幅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的建筑物边界及高度快速自动生成技术。以上海市宝山区为试验区,得到了该区建筑物位置、面积和高度信息,经实地验证其试验结果可满足相应种类的灾情评估基础信息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