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水力压裂诱发地震活动中的b值时空异质性及其应用
姜丛, 蒋长胜, 尹欣欣, 王蕊嘉, 翟鸿宇, 张延保, 来贵娟, 尹凤玲
地震地质    2022, 44 (5): 1333-134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2.05.015
摘要548)   HTML11)    PDF(pc) (1490KB)(197)    收藏

诱发地震及其灾害风险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和废水回注等新型工业活动的顺利实施存在严重威胁, 并早已引发社会各界及相关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由此也产生了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且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震级-频度分布(FMD)是描述地震活动的重要内容, 对诱发地震的b值开展系统研究有助于揭示区域应力累积状态、 地下构造特征以及诱发地震危险性。文中系统梳理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工业开采水力压裂诱发地震b值的数值大小、 时空异质性、 物理机制解释、 受影响因素、 应用现状等相关的研究进展; 归纳了前人发现的可能影响b值大小的因素, 包括原位应力场、 断层几何参数、 断层成熟程度、 震源深度等客观因素, 以及注液体积、 注液速率等由具体施工情况引起的孔隙压力大小变化的主观因素; 总结了前人提出的包括孔隙压力控制论、 原位差应力大小控制论、 最大剪应力方向控制论、 地质条件非均匀性决定论等多种可能的物理机制。厘清其中已取得的共识性认识、 争议科学问题后, 我们认为诱发地震b值或许可以成为判断储层改造效果、 储层应力状态以及诱发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的入手点之一。文中对水力压裂诱发地震b值特征的总结分析可为从事新型能源开发、 地震安全监管和科学研究领域的企业、 管理人员及科学研究人员提供科学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云南漾濞地区地壳层析成像与地震精定位
尹欣欣, 蒋长胜, 蔡润, 郭祥云, 姜丛, 王祖东, 邹小波
地震地质    2021, 43 (4): 864-880.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4.008
摘要717)   HTML41)    PDF(pc) (11709KB)(455)    收藏

为考察2021年云南漾濞MS6.4地震序列的孕震环境和序列活动特征, 文中使用云南区域数字台网和部分野外流动观测台阵观测的2011年5月1日-2021年5月31日的P波和S波震相到时数据, 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TomoDD)获得了漾濞MS6.4地震序列周边地区的P波和S波三维速度结构、 地震序列重新定位结果。 结果显示, 漾濞MS6.4地震序列主要沿NW向呈条带状展布, 展布区域长轴长约20km, 震源深度为5~20km。 MS6.4地震的余震主要沿SE向单侧扩展。 发震断层为维西-乔后断裂SE侧的一条近平行的未探明断裂, 而主震震中N侧分布的1组NNE向展布的地震则表明可能还存在1条NNE向的未探明断裂, 两者共同组成1组共轭断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青海共和及周边地区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
罗仁昱, 陈继锋, 尹欣欣, 李少华
地震地质    2021, 43 (1): 232-248.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1.014
摘要796)   HTML    PDF(pc) (11689KB)(404)    收藏
文中收集了2009年1月—2019年1月青海、 甘肃固定地震台网及野外流动观测台阵记录的青海共和及周边地区的P波和S波到时数据, 应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该地区地壳的三维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参数, 分析了共和1990年4月26日MW6.4地震孕育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与该地区速度结构和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 共和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 共和主震位于共和盆地正下方区域的低速异常体内, 主震的SW侧为高速异常, 该异常从地下向NE向上逆冲至近地表处, 推测35.95°N处即为哇玉香卡-拉干隐伏断裂。 共和主震发生在水平NE向构造应力作用下, 由走向NWW、 倾向SSW的隐伏断层的滑动造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