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格点尝试法计算综合断层面解的置信区间分析——以赣南地区为例
王甘娇, 胡幸平, 高威, 崔效锋
地震地质    2018, 40 (6): 1305-131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6.008
摘要586)   HTML    PDF(pc) (1642KB)(405)    收藏
为定量分析小震综合断层面解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将Bootstrap抽样技术引入到格点尝试法的计算中,初步提出了对格点尝试法求解结果进行置信区间计算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即以2种方式来确定表示综合断层面解分布特征的样本集合:一种是以格点尝试法给出的可选解作为样本集合,另一种是引入Bootstrap抽样技术来获取的样本集合;然后借助分位数法对这2种样本集合(综合断层面解的P、B、T轴)的置信区间进行计算。针对赣南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这一状况,文中在回顾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近期的小震震源机制解数据,对赣南地区综合断层面解及其置信区间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种样本方式均可以较好地获得主应力轴的置信区间;置信区间能够更好地定量展示格点尝试法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以及主应力轴的置信范围;赣南地区中间主应力轴近垂直(倾角95%的置信范围为45°~90°),最大和最小主应力轴近水平(倾角95%的置信范围分别为0°~40°、0°~20°),最大主应力轴方位为SEE向(方位95%的置信范围为110°~140°),最小主应力轴方位为NNE向(方位95%的置信范围为15°~45°),为走滑应力类型。该结果不仅与前人的计算分析结果相一致,并且前人给出的赣南地区应力方向均位于文中给出的置信区间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依据断层摩擦准则估算的地壳主应力量值关系式及其参数分析
曹慧静, 崔效锋, 樊文杰
地震地质    2016, 38 (2): 386-396.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6.02.012
摘要510)      PDF(pc) (2095KB)(289)    收藏

基于Zoback(1992b)提出的估算地壳构造应力量值的思路和2个假设,考虑了3个主应力分别为垂直主应力(对应3种构造应力类型)的情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依据应力形因子和断层摩擦强度估算构造主应力量值的关系式。讨论了摩擦系数、孔隙压力系数和应力形因子对构造主应力量值的影响:在最大主应力为近水平的情况下(应力类型为走滑型或逆断型),最大主应力量值(或随深度线性增加的斜率)随摩擦系数取值的增大而增大,随孔隙压力系数取值的增大而减小。在最小主应力为近水平的情况下(应力类型为走滑型或正断型),最小主应力量值(或随深度线性增加的斜率)随摩擦系数取值的增大而减小,随孔隙压力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并且,3个参数对主应力量值估算的影响很大,如果摩擦系数取值较大,同时孔隙压力系数取值较小,最大主应力随深度增加的斜率与最小主应力随深度增加的斜率之间的差异就大,有可能导致不合理的结果出现。该方法只是对地壳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动时的构造应力量值进行近似估算,估算结果并不是地壳稳定状态下的构造应力量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延怀盆地活动断裂运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
谢富仁, 张红艳, 崔效锋, 荆振杰, 李瑞莎
地震地质    2007, 29 (4): 693-705.   DOI: CNKI:SUN:DZDZ.0.2007-04-000
摘要1654)      PDF(pc) (4464KB)(942)    收藏

延怀盆地包括延矾、怀涿两个相互连通的次级盆地。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和断裂滑动观测表明:延矾盆地NE向活动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正断层分量;怀涿盆地NE向活动断裂以正断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盆地内NW向断裂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正断层分量。采用野外观测取得的10个测点337条活断层擦痕数据,利用由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计算获得了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延矾盆地现代构造应力场以NEE—近EW向挤压、NNW向—近SN向拉张为主要特征,应力结构均为走滑型。其最大主压应力(σ1)方向为N74°~88°E,平均倾角18°;最小主压应力(σ3)方向为近SN,近水平;中间主应力(σ2)倾角较陡,近垂直。怀涿盆地以NNW向拉张为主要特征,应力结构为正断型为主。其最大主压应力(σ1)平均倾角68°,近垂直;中间主应力(σ2)倾角较缓,最大的不超过35°;最小主压应力(σ3)方向为NNW—近SN向,近水平。断层滑动反演的结果与北京及周边地区由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南天山地区巴楚-伽师地震(MS6.8)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徐锡伟, 张先康, 冉勇康, 崔效锋, 马文涛, 沈军, 杨晓平, 韩竹军, 宋方敏, 张兰凤
地震地质    2006, 28 (2): 161-178.  
摘要2469)      PDF(pc) (5675KB)(3531)    收藏
新生代期间强烈而持久的再生造山作用,在天山地区形成了大量近EW向逆断裂-褶皱带,引起地壳强烈缩短,穿插有NW向“类转换断层”,显示出天山地区近NS向不均匀的构造挤压作用;区域上地震构造主要为近EW向逆断裂-褶皱带或盲逆断层,其次为NW向“类转换断层”。巴楚-伽师地震区位于南天山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系以南,NE向跨越极震区、长约50km的深地震反射探测表明,1997年伽师强震群的发震构造推测为NW向隐伏“类转换断层”,2003年巴楚-伽师地震(MS6.8)的发震构造为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系南缘尚未出露地表的近EW向盲逆断层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中国及邻区震源机制解的分区特征
崔效锋, 谢富仁, 赵建涛
地震地质    2005, 27 (2): 298-307.  
摘要1971)      PDF(pc) (2880KB)(2905)    收藏
利用《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及邻区2660个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数据截止到2003年底),在分析中国及邻区震源机制解及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探讨了中国境内6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的分区特征:东北-华北应力区震源机制解水平最大主应力的优势分布方位为近EW向和NEE向,震源机制解类型相对较为单一,以走滑型为主。华南应力区水平最大主应力的优势分布方位为NW-SE向,震源机制解类型主要是逆断型和走滑型。新疆应力区水平最大主应力的优势分布方位为近SN向,类型也主要是逆断型和走滑型。在青藏高原南部应力区,震源机制解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优势方位为近SN向,类型基本上只有走滑型和正断型2类。而在青藏高原北部及北东边缘应力区,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变化较大,震源机制解类型以走滑型为主,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正断型和逆断型震源机制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9)
6. 海原、六盘山断裂带至银川断陷第四纪构造应力场分析
谢富仁, 舒塞兵, 窦素芹, 张世民, 崔效锋
地震地质    2000, 22 (2): 139-146.  
摘要1565)      PDF(pc) (2296KB)(1521)    收藏
利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从而确定出海原、六盘山断裂带至银川断陷的第四纪两期构造应力场:早更新世末期以前,为北东-南西挤压型构造应力场,由此造成该地区断裂活动主要以逆断为主;早更新世末期至中更新世以后,构造应力场发生了调整,主压应力方向由早期的北东-南西改变为北东东-南西西,应力结构由挤压型转变为走滑型,并导致断裂活动由早期的逆断为主变为走滑为主,这种应力场格局一直持续至今。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可划分为:海原断裂带走滑应力区、六盘山逆断-走滑混合应力区和银川断陷拉张应力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