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山东地区场地剪切波速经验外推模型及其适用性
李志恒, 谢俊举, 李柯苇, 温增平, 李小军, 王志才, 许洪泰, 赵晓芬, 张娜
地震地质    2024, 46 (4): 934-954.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4.04.010
摘要211)   HTML13)    PDF(pc) (6182KB)(80)    收藏

场地剪切波速是进行场地分类和定量估计场地对地震动影响的重要参数, 在工程抗震设防和震后震害快速评估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文中利用山东地区1 336个工程场地的剪切波速剖面数据, 分别基于常速度外推方法、 速度梯度外推方法和条件独立方法建立了山东地区场地剪切波速VS20VS30 的经验外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常速度外推方法对较浅的钻孔进行波速外推时会产生明显的低估, 且预测误差较大。速度梯度外推方法的拟合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山东地区的VS30 预测结果与美国加州和北京平原地区的结果相比, 总体上较为接近, 但明显低于日本地区。综合考虑建立的3种区域外推模型的精度和预测误差, 文中建议优先采用基于条件独立方法建立的山东地区的VS20VS30 经验外推模型, 获得的波速外推结果可以较好地为山东地区场地分类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加密观测的金沙江下游水库区速度结构成像
张娜, 赵翠萍, 李春宏, 周连庆
地震地质    2019, 41 (6): 1380-1394.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9.06.005
摘要588)   HTML    PDF(pc) (10478KB)(168)    收藏
文中使用2013年8月—2016年12月金沙江下游水库台网42个台站记录到的7 465个地震事件的到时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金沙江下游水库区地震震源参数及周围地区分辨率达0.1°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在研究区2~6km深的浅层,P、S波沿小江断裂北段呈现低速异常特征,S波的低速异常尤其显著,在小江断裂带东、西两侧出现了明显的低速区,说明浅层低速区的分布与研究区的地形、岩性分布以及金沙江流经区域对应较好。自6km深处开始,P波在小江断裂北段东侧形成了沿昭通、会泽-彝良断裂的NE向高速条带,S波在莲峰断裂、包谷垴-小河断裂、昭通-鲁甸断裂和会泽-彝良断裂所围限的区域内呈现高速分布。以小江断裂为界,在深度10km以上的浅层,包括宁会断裂在内的小江断裂西侧,VP呈现显著的低速异常,而小江断裂东侧则为高速。小江断裂带自北至南呈现显著的VP低值,且北段的低速异常相对显著,在巧家附近低速异常区的深度达15km。白鹤滩大坝下方呈现显著的VP低速分布,深度至5km。大坝周围的地震在低速一侧由浅至深形成了条带。乌东德大坝下方为稳定的高速分布。重定位结果显示:研究区内震源深度<20km的地震优势分布在15km以浅,在小江断裂带东、西两侧的麻塘断裂、大朵断裂以及会泽县附近的重定位事件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近EW向分布,与该区域内主要大型断裂的NE走向不同。鲁甸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15km,优势分布在10km以浅,地震序列的优势分布方向为近EW和SN向,在2个优势方向上2a内发生的余震分别形成了长约40km、20km的条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