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利用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研究大兴断裂北段新近纪—第四纪的构造特征
何付兵, 徐锡伟, 何振军, 张晓亮, 刘立岩, 张巍, 魏波, 倪敬波
地震地质    2020, 42 (4): 893-908.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4.008
摘要778)   HTML    PDF(pc) (8744KB)(320)    收藏
跨大兴断裂北段的3条浅层二维地震反射剖面, 揭示了大兴断裂北段所在区的新近系—第四系结构与断裂结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大兴断裂北段所在区域的新近系—第四系内可识别出T01—T03、 TQ和T11—T13 共计7组强反射同相轴, 与其下的古近系及更早期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大兴断裂是一条地壳深度的断裂, 其在浅部不同构造位置的产状、 断距等有所差异, 宏观呈现由SW向NE倾角减缓(80°~60°)、 上断点埋深变深(160~600m)、 新近系断距(80~0m)减小的特征。 在断裂NE末端表现为与三剪运动有关的变形加宽三角带, 而不是一条持续的断层。 断裂的几何结构和形态揭示其于新近纪—早第四纪仍延续了古近纪的伸展正断活动, 晚更新世以来无明显活动, 现今沿线发育的地震可能与此构造的关系不大。 大兴断裂的北段走向NNE, 长约23km, 与夏垫断裂呈右阶排列, 形成一个长约13km的断裂重叠区。 这种断裂组合在伸展构造背景下独立演化, 分别控制廊固、 大厂次级凹陷的发育, 并最终在断裂交接重叠区形成成熟型的转换斜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探索第四纪钻探岩心沉积物颜色测量新方法
何付兵, 徐锡伟, 郑桂森, 孙永华, 张巍, 李莉, 李瑞杰
地震地质    2018, 40 (4): 920-934.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4.014
摘要518)   HTML    PDF(pc) (9066KB)(163)    收藏
文中提出1种基于数字图像分析法测量第四纪沉积物颜色的新方法,其操作简单快捷,可节省测试成本和时间,提高沉积物颜色研究效率。为论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对其测量成果同传统色度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传统沉积物颜色测量方法和数字图像颜色测量方法都受沉积物颗粒粒级制约。细砂及其以细颗粒可开展沉积物颜色研究,中砂、粗砂误差较大。同传统测量方法相比,数字图像法可减小粗碎屑沉积物颜色继承色干扰;2)碎屑沉积物粒级和含水量影响数字图像法沉积物颜色数值。一般来说,数字图像法获得的湿色数值低于使用分光测色仪所获得的干色数值,且颜色数值变化幅度更大,色度/亮度曲线表现出更大波状起伏;3)同传统沉积物颜色测量方法相比,数字图像法颜色测量红度、黄度具有较好一致性,而亮度受光照不均一影响,产生一定误差。采用沉积物数字图像提取沉积物颜色信息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室内实测方法,用于建立更加复杂的沉积环境下较为完整的沉积物颜色序列,为第四纪地层划分、古气候研究、古土壤识别和古地震事件识别提供数据资料,拓展色度学在地质方向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