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青藏高原东北缘榆木山东缘断裂地表破裂带的新发现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陈柏旭, 余中元, 肖鹏, 戴训也, 张世龙, 郑荣荧
地震地质    2024, 46 (3): 589-60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4.03.005
摘要265)   HTML33)    PDF(pc) (20130KB)(202)    收藏

榆木山东缘断裂的晚第四纪构造变形及最新的活动特征反映了祁连山的向N扩展过程及印度板块向N挤压的远程碰撞效应。文中结合遥感影像解译、 探槽古地震、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和晚第四纪测年等方法, 调查并新发现了榆木山东缘断裂的地表破裂带及其活动特征。结果表明, 榆木山东缘断裂整体走向NW330°, 现今的运动学特征以逆冲为主。以黑河为界, 断裂的活动习性存在明显差异。在黑河口段(F1-1)发现了全新世晚期最新强震活动的地表破裂带。破裂带整体走向NW330°, 倾向SW, 长约10km, 宽3~10m。地表破裂断错年轻的河流阶地、 冲沟及台地, 地表陡坎的最大高度为(3.3±0.2)m。光释光年代学结果显示, 最新的地表破裂事件发生于(0.6±0.07)ka BP, 经验公式估算其震级约为M7.5。研究结果表明榆木山东缘断裂的变形特征为前展式逆冲推覆, 其最新前缘的变形已经到达盆地内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西藏中北部改则幅(I45)全新世断层典型遥感影像
白其乐格尔, 沈军, 肖淳, 戴训也
地震地质    2023, 45 (1): 92-110.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3.01.005
摘要504)   HTML30)    PDF(pc) (11318KB)(172)    收藏

西藏地区地壳活动强烈, 活动断层发育, 存在很大的地震灾害风险, 因此查清活动断层的分布是一项重要工作。遥感解译是查明活动断层最有效的手段, 其核心技术是正确把握活动断层的典型遥感影像特征。文中结合 1︰100万全国地震构造图(西藏区)编制工作,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对西藏地区改则幅(I45)全新世活动断层的典型遥感影像特征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区内全新世活动断裂玛尔盖茶卡断裂、 日干配错断裂、 依布茶卡地堑、 青蛙湖断裂、 东查断裂、 其香错断裂中段的空间展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区域对比分析, 讨论了区内全新世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 活动性质和活动强度, 以及区内活动断裂的整体构造运动特征和发震能力。研究区北部的玛尔盖茶卡断裂和南部的日干配错断裂、 其香错断裂为较大规模的NEE向左旋走滑断裂, 具备发生约7.5级地震的能力。 中部还发育了NEE向依布茶卡地堑、 青蛙湖断裂和NW向东查断裂这3条规模相对较小的全新世断层, 具备发生约7级地震的能力。上述断裂反映了该区受到SN向挤压, 形成“V”字形共轭系统, 总体运动特征表现为块体向E挤出的动力环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夏垫西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
沈军, 戴训也, 肖淳, 焦轩凯, 白其乐格尔, 邓梅, 刘泽众, 夏方华, 刘玉, 刘明
地震地质    2022, 44 (4): 909-924.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2.04.006
摘要615)   HTML64)    PDF(pc) (12117KB)(524)    收藏

夏垫断裂是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在其西侧发现一条新的断裂, 称其为夏垫西断裂。文中采用6条浅层地震剖面确定了该断层在三河市内的位置; 采用联排钻孔探测方法并应用磁化率测井技术, 结合释光测年, 研究了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该断裂蜿蜒曲折, 总体走向NE, 倾向NW。在垂直剖面上表现为正断层性质, 它是燕郊半地堑型断陷东南缘的主控断裂。该断裂与夏垫断裂倾向相反, 与夏垫断裂之间夹一地垒, 地垒最窄处<1km。由10个钻孔的岩心柱状图和测井曲线及8个有效的测年数据组成的钻孔联合剖面显示, 该隐伏断裂的上断点埋深约为12m, 错断了晚更新世晚期地层, 错断的最新地层的测年结果为(36.52±5.39)ka。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075mm/a,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滑动速率约为0.03mm/a。该断裂在平面上可能与夏垫断裂组成雁列构造, 二者在深部存在密切的联系, 同属于一条切过整个地壳的深大断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夏垫断裂荣家堡探槽揭示的断裂活动特征及未来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
余中元, 潘华, 李金臣, 张萌, 戴训也
地震地质    2020, 42 (3): 688-702.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3.010
摘要700)   HTML    PDF(pc) (3200KB)(480)    收藏
时间相依的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以地震地质学定量研究为基础, 采用随离逝时间增长的发震概率和预测震级共同描述断裂段的地震危险性, 对地震预防和灾害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概率方法中泊松分布(Poisson)模型的时间不相关性与活动断裂上大地震的活动特征不符, 不能直接用于计算上次大地震离逝时间较短的活动断层的地震危险性。 曾于1679年发生过三河-平谷8级大地震的夏垫断裂即是典型实例, 现有的泊松模型可能高估了该断裂的潜在地震风险, 应考虑该地震之后的应力积累和时间因素来评估其地震危险性。 文中基于野外探槽古地震和地貌测量等调查工作, 揭示该断裂晚全新世以来发生过2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E1即1679年三河-平谷大地震, 距今341a; 另一次古地震事件E2的年龄限定为距今(4.89±0.68)ka, 平均同震位移约为(1.4±0.1)m。 与前人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可发现, 最近一次大地震的离逝时间约341a, 预测未来的最大震级为8.0级。 同时, 文中采用时间相依的布朗模型(BPT)、 随机特征滑动模型(SCS)和通用模型(NB)表述断层破裂源上特征型地震活动的时间相依特征, 综合计算了该断裂带未来30a的强震发震概率, 并与泊松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 该断裂未来30a的强震发震概率较低, 原来所采用的时间不相关的泊松模型所计算的发震概率值相对偏保守。 所得结果有助于科学评价该断裂的地震潜势, 同时有助于讨论时间相依的概率方法如何更好地适用于东部地区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夏垫断裂带古地震事件在断塞塘沉积物中的响应
于晓辉, 沈军, 戴训也, 王昌盛
地震地质    2019, 41 (4): 872-886.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9.04.005
摘要625)   HTML    PDF(pc) (6939KB)(158)    收藏
文中通过断层坎前崩积楔、断塞塘这类古地震识别标志,分析了夏垫断裂的古地震事件,讨论了古地震形成的断塞塘沉积物的岩性组合与沉积演化规律。以三河-平谷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作为研究区,以倾滑为主的发震断层形成的断塞塘沉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崩积楔、断塞塘沉积识别古地震事件,结合第四纪年代学数据在夏垫断裂潘各庄探槽中识别出自晚更新世25~12ka BP以来的4次古地震事件。通过地表高程测量和钻孔探测确定断塞塘的展布规模和充填序列,利用探槽揭露断塞塘充填的地层序列和岩性组合关系,并基于此分析了古地震事件发生后在发震断裂附近形成的断塞塘沉积垂向上的3个变化阶段。研究表明,断塞塘沉积充填序列自下而上由崩积楔及其形成的冲刷面或不整合面、细碎屑堆积物(含生物碎屑)以及古土壤组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生长地层揭示松原地区孤店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构造特征
于晓辉, 沈军, 戴训也, 王昌盛
地震地质    2018, 40 (6): 1240-1253.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6.004
摘要542)   HTML    PDF(pc) (11423KB)(173)    收藏
近年来松原地区地震活动频繁,该地区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形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文中选择松原地区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和东南隆起2个构造单元之间的孤店活动断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生长地层讨论孤店断裂第四纪的构造特征,为研究区域构造演化、抗震设防提供依据。利用深部石油反射地震勘探数据,厘定了孤店断裂的位置、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依据浅层反射地震探测、联排钻孔探测以及第四纪年代学测试数据,精细地确定了孤店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形式,通过这些数据分析认为孤店断裂在第四纪以逆冲褶皱构造为主。基于浅层地震剖面和联排钻孔识别出1套由逆冲褶皱形成的先超覆后退覆的生长地层,利用沉积速率与抬升速率的关系,估计早更新世早期孤店断裂的抬升速率<0.15mm/a;早更新世晚期断裂的抬升速率>0.091mm/a;中更新世的抬升速率>0.052mm/a。同时根据年代学数据,确定孤店断裂在205ka BP以来的抬升速率为0.046mm/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新疆阜康断裂带中段大黄山探槽晚第四纪沉积物的光释光测年
戴训也, 沈军, 吴传勇, 杨会丽
地震地质    2014, 36 (4): 1053-1063.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4.04.010
摘要652)      PDF(pc) (3980KB)(1008)    收藏

对新疆阜康断裂带中段大黄山探槽的23个样品进行了细颗粒石英光释光简单多片再生法测年.样品LED12-297等效剂量的预热坪实验结果表明, 在220~260℃的预热温度范围内均能获得基本一致的等效剂量值.测年结果显示, 样品年龄与地层的时序性一致, 表明阜康断裂带为全新世活动断层.根据探槽剖面错断的最新地层及其上覆地层的光释光年龄判断, 断层的最新1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1.90±0.14)ka~(3.47±0.17)ka.根据地层的垂直位移量与测年结果得到, 阜康断层大黄山段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17mm/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8. 西南天山迈丹断裂东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发现及构造意义
吴传勇, 阿里木江, 戴训也, 吴国栋, 陈建波
地震地质    2014, 36 (4): 976-990.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4.04.004
摘要978)      PDF(pc) (8880KB)(660)    收藏

利用详细的遥感影像解译、实地调查、探槽开挖以及释光年代学测定的方法对西南天山山前的迈丹断裂东段进行研究, 获得了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可靠证据.迈丹断裂东段是一条由多条次级断裂组成的复杂断裂带, 最大宽度可达17km, 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错了山前各级地貌面和阶地.探槽开挖表明, 断裂在全新世期间曾发生过断错地表的强震事件, 造成的垂直位错量在2m以上.迈丹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表明, 西南天山地区的构造变形并不完全集中在推覆体前缘新生的逆断裂-背斜带上, 天山根部断裂也吸收了一部分构造变形.这一构造变形模式与已知的北天山前展式的构造变形样式具有明显差异, 柯坪推覆体并不完全遵从断裂新活动不断向盆地方向扩展的特点, 推覆体前缘新生断裂和根部断裂都有较强的活动, 可能是一种无序或反序的构造变形样式.此类构造, 其发震构造模型的建立及强震危险性预测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