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抽水对泰安地震台钻孔分量应变的影响及其机制
贾媛, 甘卫军, 李杰, 朱成林, 殷海涛, 卢双苓, 鞠佳斌
地震地质    2019, 41 (6): 1429-1443.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9.06.008
摘要545)   HTML    PDF(pc) (5079KB)(335)    收藏
抽水干扰在钻孔应变观测中常见且影响显著,为了捕捉到真实的地震前兆信息,必须对其干扰机制进行研究。统计结果表明,近年来泰安台RZB-3钻孔分量应变受抽水干扰严重。对此,文中以一个现场查明抽水信息的抽水干扰为例,分正常抽水、中断抽水和恢复抽水3个时段计算了钻孔的主应变状态,并利用集中载荷模型反演了应变仪相对抽水源集中力的深度和集中力,在此基础上正演模拟计算了抽水干扰对周边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1)反演的抽水源集中力位于抽水井底部及其下方附近,与实际情况吻合,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抽水干扰对钻孔应变的影响机制和程度;2)钻孔分量应变观测的应变状态与抽水干扰模型正演结果较为一致,根据观测结果计算的钻孔主应变反映了不同抽水状态下钻孔的应变状态;3)反演的抽水源集中力与所抽出的水量载荷相比,抽水过程对岩石孔隙压力的影响要显著得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沂沭断裂带两侧地区地震能量释放与块体相对运动的关系
朱成林, 甘卫军, 贾媛, 李杰, 殷海涛, 孔向阳
地震地质    2018, 40 (2): 299-30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2.001
摘要596)      PDF(pc) (3707KB)(494)    收藏
日本MW9.0地震后沂沭断裂带及其两侧地区中小地震活动频繁。文中利用连续GPS数据和滑动块体模型研究了上述地震活动的能量释放过程与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相对运动过程的关系,为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沂沭断裂带周围250~500km、时间窗长为3~10月的地震总释放能量折算震级M与两侧块体相对运动呈较好的相关性,最优相关系数为0.74,T检验显示两者显著线性相关;2)两者相关性的空间分布显示两侧块体的相对运动对沂沭断裂带北部至胶东半岛地区及鲁西南—河南交界地区的地震能量释放影响明显;3)研究区总释放能量折算震级M与两侧块体的相对运动速率VM=0.51×V+3.9的线性关系,2015年底—2016年研究区存在地震能量积累现象,2017年发生的长岛震群可能与此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长周期视电阻率时间序列的深部构造应力变化——以沂沭断裂带北段为例
王庆林, 孙怀凤, 朱成林, 张继红, 唐廷梅
地震地质    2017, 39 (1): 147-15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7.01.011
摘要945)      PDF(pc) (3299KB)(555)    收藏

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于板块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地震。板块构造运动会引起大地电性结构的改变,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强震预测。借鉴大地电磁测深法,提出采用Robust估计技术计算地震台站长周期视电阻率的方法,并采用数值试验模型对方法的灵敏度进行了验证。用文中提出的方法对安丘地震台站多年连续观测的长周期大地电磁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得了视电阻率曲线,同时提取了多个频点的视电阻率时间序列,发现沂沭断裂带北段深部电阻率随时间变化逐渐升高。台站附近的GPS基线资料也揭示了断裂带两侧位移变小,视电阻率时间序列结果与GPS观测地表形变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与岩石力学实验中高温高压下,深部岩石(上地幔)受压会造成电阻率升高的结论是一致的。文中所述的方法对研究强震电磁前兆和强震预测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