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丁青地区地震重定位、 震源机制及其发震构造初步分析
李启雷, 李玉丽, 屠泓为, 刘文邦
地震地质    2021, 43 (1): 209-231.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1.013
摘要836)   HTML    PDF(pc) (8660KB)(152)    收藏
文中利用青海省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数字记录, 通过CAP反演等方法获取了西藏丁青8次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1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来自USGS)。 结果显示, 7次地震以正断破裂为主, 兼具少量右旋走滑分量, 断层优势走向为NNE, P轴的优势方位为SWW, T轴的优势方位为SEE。 同时, 利用双差相对定位法获得了217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 重定位后, 余震沿NE-SW向展布, 与震源机制解的走向基本吻合, 但与区域内主要走滑型断裂近EW的走向不一致。 2015—2018年发生的地震主要分布在5~15km深度范围, 2018—2020年震源深度范围缩小至7~12km, 2018年以后震源深度的分布范围明显收窄。 丁青地震发生在羌塘块体中部, 域内既受到SN向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强烈碰撞挤压作用, 也存在EW向伸展构造活动。 综合分析重定位、 震源机制结果及地质构造背景等资料, 认为2016年MS5.5、 2020年MS5.1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是同一条NE走向的正断型断裂, 发震断层面可能为节面I, 即走向、 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12°、 58°、 -103°与9°、 57°、 -101°的节面。 由于丁青地区地质资料匮乏, 无法明确具体的发震断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