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乔后断裂位于川滇菱形块体的西边界, 晚第四纪活动迹象明显, 是红河活动断裂带的北延部分, 因此加强其活动性研究对深入认识滇西北地区地震地质背景和川滇块体边界构造变形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文中依据1︰5万活动断裂填图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重点介绍了马头水、 石岩、 玉狮场等探槽揭示出的断裂最新活动时代和沿线古地震事件, 结果表明, 玉狮场-平坡段为全新世活动段并存在多次古地震事件。 马头水探槽揭示出的3条断层断错晚更新世-全新世洪积扇堆积, 断错的最新地层的年代为(638±40)a BP和(1 335±23)a BP。 石岩探槽西段揭露的3条断层断错的最新地层的14C测年结果分别为(4 383±60)a BP、 (4 337±52)a BP和(4 274±70)a BP; 探槽东段同样揭示发育了3条断层, 主断层下盘断错的最新地层的14C年代为(9 049±30)a BP, 上盘断错的2套断塞塘堆积的14C测年结果分别为(1 473±41)a BP和(133±79)a BP。 玉狮场探槽揭示出发育了5条活动断层, 其中F1与F2断错灰白色含砾黏土和黑色泥炭质土, 前者的14C测年结果为(1 490±30)a BP, 后者的14C测年结果分别为(1 390±30)a BP和(1 190±30)a BP; F3与F4断错灰白色含砾黏土、 黑色泥炭质土及上部褐黄色含砂黏土, 褐黄色含砂黏土的OSL年龄为(0.6±0.2)ka; F5断层断错的黏土层的14C年龄为(1 490±30)a。 盖场探槽揭示出地震楔、 软沉积构造变形和砂脉等古地震现象, 垂直错距35cm, 估计此次地震事件的时间约为28 000a BP, 震级达7级。 玉狮场探槽揭示了2次地震事件, 第1次事件的时间为(1 490±30)~(1 390±30)a BP; 第2次事件的时间约为距今600a, 推测震级达7级。 马头水探槽揭示出垂直错距约1m的地震事件, 发生时间约为600a BP, 据地震破裂带的长度、 宽度、 陡坎高度、 位错量并结合宜良M≥7地震和缅甸东吁7.3级地震的经验, 认为此次地震的震级≥7级。
昭通-鲁甸断裂带主要由昭通-鲁甸、洒渔河和龙树3条右阶斜列的断裂组成.总体走向40°~60°, 洒渔河和龙树断裂倾向SE, 昭通-鲁甸断裂倾向NW, 它们共同构成几何结构复杂的逆冲断裂系.野外考察表明:沿断裂表现为平直的断层槽地、定向排列的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等地貌;大桥边、北闸镇、光明村等地断错了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龙树河Ⅰ级阶地上发育高0.5~2.0m的断层陡坎.表明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 运动性质以逆冲运动为主兼有右旋走滑分量.此外, 在NE向断裂间穿插发育的一些NW向断裂, 同样表现出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在2014年鲁甸M6.5地震震区产生了NE和NW向地裂缝和地形反坎等地表形变, 与NE和NW向断裂展布基本一致, 反映了断裂的新活动特征.由于块体远程变形响应与能量交换传递, 在川滇块体东侧形成了凉山次级活动块体, 昭通-鲁甸断裂带位于凉山次级活动块体SE向运动的前缘部位.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断裂几何结构成为凉山次级块体构造变形的主要承载体之一, 吸收、调节块体SE向运动应变, 并构成了凉山次级活动块体的南部边界.从区域构造部位和运动特征分析, 昭通-鲁甸断裂带之于凉山次级块体, 正如龙门山断裂带之于巴颜喀拉块体.昭通-鲁甸断裂带在活动块体边界和区域构造格架划分上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 同时也是滇东北地区重要的地震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