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期刊荣誉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待发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杨浩[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高邮-宝应
M
S
4.9地震的发震构造
赵启光, 孙业君, 黄耘, 杨伟林, 顾勤平, 孟科, 杨浩
地震地质 2021, 43 (
3
): 630-646.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3.010
摘要
(
1259
)
HTML
PDF(pc)
(10586KB)(
315
)
可视化
收藏
2012年7月20日高邮-宝应
M
S
4.9地震发生在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内, 此次地震是近年来东部弱震区内的一次较为显著的中等强度地震。 前人在一些研究中对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过讨论, 但已有结果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文中综合地震序列精确定位、 震源机制解、 地震烈度调查等研究结果, 结合在震区获得的反射地震勘探结果, 对高邮-宝应
M
S
4.9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对其发生机理和发震断裂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显示: 1)高邮-宝应
M
S
4.9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柳菱断裂, 该断裂是一条NNE走向、 SEE倾向的高倾角右旋走滑断层, 为高邮凹陷的西北边界断裂; 2)本次地震是在NE向主应力长期挤压作用下, NNE走向的柳菱断裂不断积累应力、 突发失稳破裂的结果; 3)4.9级尚不能代表柳菱断层的最大发震能力, 仍需关注该断裂进一步活动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活动性探测
顾勤平, 许汉刚, 晏云翔, 赵启光, 李丽梅, 孟科, 杨浩, 王金艳, 蒋新, 马董伟
地震地质 2020, 42 (
4
): 825-843.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4.004
摘要
(
1552
)
HTML
PDF(pc)
(7994KB)(
291
)
可视化
收藏
新沂市作为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和苏皖段的分段节点,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地壳的浅部结构、 活动性、 空间展布以及深浅构造关系, 文中采用了中深、 浅层地震勘探及初至波层析成像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首先在新沂市南完成了1条长33km、 覆盖次数> 30次的中深层地震反射剖面, 同时利用共炮集记录上的初至波开展地壳浅部结构的层析成像研究, 之后给出了跨断裂的3条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和1条折射层析成像剖面。 研究结果表明: 郯庐断裂带新沂段是一条由5条隐伏主干断裂组成的断裂带, 具有 “两堑夹一垒”的构造样式。 中深层和浅层地震反射剖面表明, 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各主干断裂具有上下一致的对应关系和明显的第四纪活动, 对新生代地层厚度和堑-垒状构造特征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浅层地震勘探结果揭示的地层界面形态和断裂浅部特征清楚, 墨河-凌城断裂(F
3
)、 新沂-新店断裂(F
2
)、 马陵山-重岗山断裂(F
5
)及山左口-泗洪断裂(F
1
)不仅断错了基岩顶界面, 且第四纪以来存在活动迹象, 尤其是马陵山-重岗山断裂(F
5
)具有全新世的强活动特征。 文中的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新沂市及周缘的深部动力学过程、 研究郯庐断裂新沂段的深浅构造组合关系及其活动性提供地震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浅层地震勘探新证据
顾勤平, 杨浩, 赵启光, 孟科, 王金艳, 李云, 马董伟
地震地质 2019, 41 (
3
): 743-758.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9.03.013
摘要
(
783
)
HTML
PDF(pc)
(10653KB)(
347
)
可视化
收藏
NE向的区域性深大断裂——金坛-如皋断裂为苏北坳陷区和南通隆起区的分界断裂。为了调查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的空间位置、性质和断裂构造特征并重新厘定其活动性,文中在石油地震勘探剖面提供的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大体空间位置及反射标志层的基础上,布设了4条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剖面,对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成像,获得了测线控制范围内清晰的地下结构和断裂构造成像结果。结果表明,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并非单一的一条断层,而是由2条N倾、NEE走向的正断层组成的断裂带。浅层地震叠加剖面揭示活动性更强的南支上断点埋深235~243m,断错了下更新统底界,结合测线周边的钻孔资料推测其最新活动时代为第四纪早更新世(Q
P
1
)。文中的研究结果为确定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的位置及其活动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震学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云南地区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孙业君, 赵小艳, 黄耘, 杨浩, 李锋
地震地质 2017, 39 (
2
): 390-40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7.02.009
摘要
(
785
)
HTML
PDF(pc)
(8986KB)(
430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云南和四川区域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计算得到了云南地区1999年1月至2014年8月268次
M
L
≥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收集的哈佛大学1976年以来109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云南地区震源机制解分类及其区域特征。基于上述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反演方法计算了云南地区每个网格的最佳拟合构造应力张量,并利用最大主应力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了云南地区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结果表明: 1)研究区地震震源类型以走滑型为主,其次为正断型,逆断型相对较少,震源机制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反映了研究区不同区域受力源及其作用方式的差异性;2)云南地区应力场方向呈现一定的空间连续性,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由北向南呈顺时针旋转,由西向东呈逆时针旋转,同时应力场方向表现出空间的不均匀性,EW和SN方向分别存在2个应力转换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云南地区应力场较为复杂,主应力方向变化很大,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