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加密地震观测讨论红河断裂带北段维西-乔后断层的地震活动性特征
王志伟, 马胜利, 雷兴林, 王凯英
地震地质    2021, 43 (6): 1524-1536.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6.010
摘要866)   HTML19)    PDF(pc) (5754KB)(284)    收藏

文中基于滇西北地区临时加密台站和区域固定台站地震观测资料, 利用波形相关方法对2018年2月25日—2019年7月31日记录的连续波形进行高分辨率地震检测和高精度地震定位, 据此分析红河断裂带北段维西-乔后断层的地震活动性特征。研究表明, 目前维西-乔后断层除了一些特殊的断层部位(交会区、 阶区等)外, 地震活动微弱, 但在其西侧可能存在一条隐伏的陡倾角右旋走滑断层, 沿该断层小地震活动活跃。地震频度、 能量释放率、 b值等统计参数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表明, 维西-乔后断层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相对稳定, 区域应力增强不明显; 空间上大部分区域的b值较高, 低b值区主要分布在一些特殊的断层部位(如断层交会区、 阶区等), 但尺度一般较小。ETAS模型统计结果表明, 40%以上的地震活动受外部因素触发, 包括深层流体扰动和远程强地震触发等。由此我们认为, 维西-乔后断层主断层目前的地震活动性较弱, 但其西侧的隐伏分支断层小地震活动丛集且有增强趋势, 需要综合分析主断层及其西侧隐伏分支断层的活动性, 以评估其地震危险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重庆荣昌地区注水诱发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
王志伟, 王小龙, 马胜利, 雷兴林, 刘培洵
地震地质    2018, 40 (3): 523-538.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3.002
摘要1105)   HTML    PDF(pc) (8404KB)(394)    收藏
基于区域固定地震台站和6套流动加密台站的观测资料,对重庆荣昌地区2008年10月—2011年7月期间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分析。在双差定位的基础上,采用匹配定位方法(M&L)对微小地震进行检测与定位;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获得了ML≥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在此基础上,分析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震源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并讨论了2010年9月10日ML5.1地震前后的小震活动特征。通过匹配定位方法共检测到3 354次微地震事件,约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的5倍,震级集中于ML-1.0~1.0之间,震源深度大部分处于2~4km范围内;震级-频次统计分析表明,地震目录更加完整,震级下限从ML1.0降低到ML0.3。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几条隐伏断层附近,并具有从注水井向外扩展的特征;9次ML≥3.5地震震源机制解均为逆断层型,与该区区域应力场协调,并与已有断层性质一致,表明地震活动与注水活动导致已有断层的再活动有关。而发震断层方向、倾角及滑动角散布范围较大表明流体孔隙压力增加对局部应力场有较大影响,使不同产状的断层活化。ML5.1地震发生之前,地震活动首先表现为时间上丛集,空间上分布于大部分发震断层段上,随后出现了约3月的平静期,这与基于实验结果提出的"蠕滑-均匀化"机制一致,可能是断层亚失稳的一种表现形式,但这种解释需要进一步的工作论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加密地震观测讨论红河断裂带北段维西-乔后断层地震活动性特征
王志伟 马胜利 雷兴林 王凯英
地震地质   
录用日期: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