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新乡-商丘断裂封丘段浅部探测和第四纪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田一鸣, 杨卓欣, 王志铄, 石金虎, 张扬, 谭雅丽, 张建志, 宋威, 季通宇
地震地质    2023, 45 (1): 139-152.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3.01.008
摘要356)   HTML27)    PDF(pc) (9154KB)(219)    收藏

为研究隐伏断裂的近地表特征和第四纪活动性, 在新乡-商丘断裂封丘段完成了2条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和1条钻孔联合地质剖面。通过地震反射剖面获得了新乡-商丘断裂封丘段深约1km以浅的地层及构造分布图像, 其结果表明, 新乡-商丘断裂封丘段浅部表现为由多条视倾向N的正断层组成的断裂体系, 总体走向NWW, 断层错断第四纪内部地层。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显示, 该断裂向上错断的最新地层为浅棕红色-褐黄色黏土层, 上断点埋深在57.00~61.50m之间。结合采集样品的测年结果判断, 封丘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期。文中的研究结果可为重大工程选址、 城镇规划与建设、 震害预测与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对于探讨新乡-商丘断裂深浅构造关系、 区域构造演化等地球动力学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郑州-开封断裂新生代活动特征
王志铄, 马兴全
地震地质    2018, 40 (3): 511-522.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3.001
摘要747)   HTML    PDF(pc) (10130KB)(364)    收藏
开封凹陷向北以新乡-商丘断裂为界,与北华北坳陷相邻,向南以郑州-开封断裂为界与太康隆起相接,是由多组断裂围限的菱形块体。目前关于郑州-开封断裂的新生代活动特征及其与新乡-商丘断裂的构造关系仍不甚明确。通过对开封凹陷及太康隆起内的8口探井揭露的地层进行细分对比、标定地震地质层位,完成了多条地震反射剖面的对比解释。最终发现郑州-开封断裂平面上具有波状起伏特点,总体走向近EW,延伸长度约154km。剖面上该断裂呈上陡下缓、具有明显转折点的"L"型断层;转折点位于古近系与新近系不整合接触面附近。该断裂古近纪时期为强活动正断层,造成北侧开封凹陷内巨厚的古近系沉积。中喜马拉雅运动后该断裂向水平扭动演变,倾角变陡的同时活动程度急剧减弱,至第四纪已停止活动。郑州-开封断裂南侧部分段产生NW向雁列状宽缓褶皱带,以地壳缩短的方式响应了缘于断裂左旋剪切活动所产生的挤压效应。开封凹陷的活动性向北转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太康隆起南缘新郑-太康断裂的新生代活动形迹与地震活动
王志铄, 王明亮, 赵显刚, 万娜, 马兴全, 于浩雨
地震地质    2017, 39 (1): 117-12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7.01.009
摘要1391)      PDF(pc) (14319KB)(316)    收藏

在对比分析太康地区7个钻孔的新近纪地层及其底界基础上,对101条共4991km长的浅层地震剖面进行了追踪解释,结果显示:沿太康隆起南缘新郑市-太康县一带发育1条新生代活动的区域性隐伏断裂,控制着太康隆起与周口凹陷的分界,可称为新郑-太康断裂。该断裂由东、西2支组成。西支断裂总体走向NW,断面NE倾,长度超过140km;东支断裂走向NW-NEE,断面倾向SW-SSE,长约50km。2条支断裂均断错了新近系的底界,局部向上延伸至第四系。断裂东、西2支的叠合地带可能为应力累积区,现代地震主要发生在这一部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