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高邮-宝应4.9级地震地面运动特征分析
王恒知, 俞言祥, 何斌, 彭小波, 詹小艳, 朱升初
地震地质    2018, 40 (6): 1349-1361.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6.011
摘要736)   HTML    PDF(pc) (5395KB)(597)    收藏
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宝应交界处发生4.9级地震。文中利用江苏省强震动台网获取的43组主震强震动记录,从地震动峰值特征、衰减关系、持时和加速度反应谱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记录的峰值加速度等值线长轴沿SW-NE方向展布,与真实的烈度等值线格局基本一致;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值与中国东部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预测值基本相符,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值和水平向峰值速度值均高于第五代区划图(GB18306-2015)中使用的衰减关系预测值;回归分析了2种地震动相对持时的空间变化曲线,与基于NGA强震记录库的全球经验预测曲线相比,此次地震动持时高于预测值;加速度反应谱峰值周期在0.1~0.3s之间,与相应地区基于中国东部地区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计算得到的基岩反应谱的形状和峰值周期相比,几个典型加速度记录的反应谱峰值周期相对较小,但反应谱形状大致相似;采用H/V单台谱比法分析了2个典型台站在地震中的场地放大效应,结果表明台站场地对地震动存在明显的放大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岩断面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定年:重建正断层古地震序列
张金玉, 刘静, 王恒, 石许华, 姚文倩, 徐晶, 徐心悦
地震地质    2018, 40 (5): 1149-116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5.014
摘要746)   HTML    PDF(pc) (5547KB)(589)    收藏
正断层基岩断面可以连续地记录大地震位移累积的过程以及地震事件序列。该地震序列发生的时间与地震位移导致的基岩断面的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因此,通过测定断面基岩表层的宇宙成因核素浓度,可获得过去大地震发生的次数、时间和滑动量。目前研究工作中广泛选用灰岩的宇宙成因核素36Cl测年方法,最佳采样基岩断面的高度距地表15~20m。选择采样剖面时,需确保基岩表面记录的是构造事件而并非地貌剥蚀过程,断面平直新鲜。基本采样策略是,在崩积楔之上和之下平行断层滑动方向连续采集一系列基岩样品,单件样品的长×宽×厚约15cm×10cm×3cm。基于样品的宇宙成因核素36Cl和稀土元素-钇(REE-Y)浓度随着样品距地表高度的变化情况,识别出强震次数及其发生时间范围,然后运用数值模型模拟36Cl剖面来获得最可能的强震事件发生时间和滑动量以及相应的误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