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夏垫断裂带古地震事件在断塞塘沉积物中的响应
于晓辉, 沈军, 戴训也, 王昌盛
地震地质    2019, 41 (4): 872-886.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9.04.005
摘要625)   HTML    PDF(pc) (6939KB)(158)    收藏
文中通过断层坎前崩积楔、断塞塘这类古地震识别标志,分析了夏垫断裂的古地震事件,讨论了古地震形成的断塞塘沉积物的岩性组合与沉积演化规律。以三河-平谷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作为研究区,以倾滑为主的发震断层形成的断塞塘沉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崩积楔、断塞塘沉积识别古地震事件,结合第四纪年代学数据在夏垫断裂潘各庄探槽中识别出自晚更新世25~12ka BP以来的4次古地震事件。通过地表高程测量和钻孔探测确定断塞塘的展布规模和充填序列,利用探槽揭露断塞塘充填的地层序列和岩性组合关系,并基于此分析了古地震事件发生后在发震断裂附近形成的断塞塘沉积垂向上的3个变化阶段。研究表明,断塞塘沉积充填序列自下而上由崩积楔及其形成的冲刷面或不整合面、细碎屑堆积物(含生物碎屑)以及古土壤组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生长地层揭示松原地区孤店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构造特征
于晓辉, 沈军, 戴训也, 王昌盛
地震地质    2018, 40 (6): 1240-1253.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6.004
摘要542)   HTML    PDF(pc) (11423KB)(173)    收藏
近年来松原地区地震活动频繁,该地区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形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文中选择松原地区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和东南隆起2个构造单元之间的孤店活动断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生长地层讨论孤店断裂第四纪的构造特征,为研究区域构造演化、抗震设防提供依据。利用深部石油反射地震勘探数据,厘定了孤店断裂的位置、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依据浅层反射地震探测、联排钻孔探测以及第四纪年代学测试数据,精细地确定了孤店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形式,通过这些数据分析认为孤店断裂在第四纪以逆冲褶皱构造为主。基于浅层地震剖面和联排钻孔识别出1套由逆冲褶皱形成的先超覆后退覆的生长地层,利用沉积速率与抬升速率的关系,估计早更新世早期孤店断裂的抬升速率<0.15mm/a;早更新世晚期断裂的抬升速率>0.091mm/a;中更新世的抬升速率>0.052mm/a。同时根据年代学数据,确定孤店断裂在205ka BP以来的抬升速率为0.046mm/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新疆叶尔羌河上游全新世阶地的释光年代与河流下切速率
刘进峰, 陈杰, 王昌盛
地震地质    2011, 33 (2): 421-42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1.02.015
摘要2009)      PDF(pc) (631KB)(1370)    收藏

采用细颗粒石英简单多片再生法对新疆叶尔羌河上游阶地进行了光释光测年,并在不同实验室进行了等效剂量对比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测年结果显示,该阶地沉积形成于距今4.3~7.3ka,自阶地形成以来,河流下切(27±5)m,下切速率(6.3±1.2)mm/a。塔什库尔干河中上游河流的快速下切可能与慕士塔格山穹窿的快速隆升或第四纪冰川作用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汶川8.0级地震小鱼洞地表破裂带古地震事件的光释光测年
杨会丽, 陈杰, 冉勇康, 刘进峰, 王昌盛, 李峰
地震地质    2011, 33 (2): 402-412.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1.02.013
摘要2013)      PDF(pc) (706KB)(1351)    收藏

小鱼洞地震地表破裂带罗元村探槽剖面揭示了汶川8.0级大地震之前的1次同等规模的古地震事件。文中对采自小鱼洞破裂带罗元村古地震探槽的7个冲洪积物样品进行了细颗粒石英简单多片再生法和单测片再生法光释光测年研究。LED08-212样品SAR法预热坪实验表明预热温度坪区间为180~240℃,在此温度下热转移量小于等效剂量的1%,不影响测量结果。循环比、回授、剂量恢复试验也表明采用200℃预热温度、10s预热时间和SMAR法流程进行等效剂量测量是合适的,能有效地校正测量过程中的释光信号感量变化。样品LED08-113,LED08-212细颗粒石英SAR法等效剂量值与SMAR法结果的一致性,表明2种方法均适用于本批样品。整个剖面上下盘各形成1个很好的时间序列,结合该地区的历史地震记录,推测小鱼洞断层上次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应该为距今1.7~2.2ka,其全新世垂直滑动速率至少为 (1.0±0.08)mm/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3)
5. 南京长江全新世河流阶地的年代及其意义
雷生学, 陈杰, 刘进峰, 尹金辉, 侯康明, 王昌盛
地震地质    2011, 33 (2): 391-401.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1.02.012
摘要1513)      PDF(pc) (661KB)(1553)    收藏

河流阶地作为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要载体,在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变化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对南京市长江南岸全新世河流阶地的23m厚钻孔沉积物,采用细颗粒石英单测片再生法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光释光(OSL)测年,并对沉积物中的植物碎片等进行了14 C测年,样品的OSL年龄和经树轮校正后的14 C 年龄吻合。测年结果表明,这批样品的光释光信号较强,部分层位释光测年分辨率可达百年尺度。该阶地堆积并不连续,主要堆积于距今0.26~1.9ka和7.9~9.1ka期间且沉积速率较快,而在1.9~7.9ka BP之间即全新世大暖期内存在一个明显的沉积间断期或地层缺失,这有可能是受长江河道摆动或侵蚀下切所致。钻孔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古气候由7.9ka BP之前的相对温暖湿润转为1.9ka BP之后的相对温和湿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水成相沉积物细颗粒石英光释光综合生长曲线的建立与应用
杨传成, 陈杰, 张克旗, 刘进峰, 王昌盛, 雷生学
地震地质    2007, 29 (2): 402-411.  
摘要1466)      PDF(pc) (1022KB)(965)    收藏
选择中国不同地区的冲洪积相等水成相沉积物样品,根据其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测量数据建立了细颗粒石英光释光信号的综合生长曲线(Standardised growth curves,SGC)。对未知年龄的水成相沉积物细颗粒石英样品,通过测量其天然光释光信号和试验剂量响应信号,并利用上述SGC方程可计算出其等效剂量值.将此值与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测量结果相比较,统计得出对于天然等效剂量为12~65 Gy的样品,其误差可达19%;对于天然剂量>65Gy的样品,其误差更大;对于等效剂量<12Gy的样品,最大误差也达25%.实验表明,应用这个SGC估计未知年龄样品的等效剂量值范围,再对样品采用简单多片再生法(或单片再生法)进一步测量,可大大节省测量时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7. 海原断裂带刺儿沟剖面烘烤次生黄土的光释光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张克旗, 陈杰, 刘进峰, 尹金辉, 王昌盛, 王同利
地震地质    2007, 29 (2): 390-401.  
摘要1820)      PDF(pc) (1674KB)(991)    收藏
选择海原活动断裂带刺儿沟剖面2个烘烤次生黄土样品LEDL0588H和LEDL0365的细颗粒石英,采用改进后的单测片再生法(SAR)和简单多测片再生剂量法(SMAR)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2个样品细颗粒石英的光释光信号均以快速组分为主,其等效剂量(DE)的预热坪实验表明,在180~260℃的预热温度范围内均能获得基本一致的DE值。SAR法测量不同预热温度下的释光感量变化、剂量恢复实验和LN/TN比值的关系以及SMAR法测量中LN/TN比值与预热温度的关系的研究表明,文中所采用的流程能有效地校正测量过程中释光信号感量变化。2种方法均适用于采自不同层位的2个烘烤样品细颗粒石英的OSL测年,并获得了非常接近的OSL年龄。2个样品最后一次被烘烤的时间可能代表的是同一时期的人类活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8)
8. 西南天山明尧勒背斜河流阶地沉积物的光释光测年
王昌盛, 陈杰, 张克旗
地震地质    2005, 27 (4): 586-598.  
摘要2190)      PDF(pc) (4623KB)(1053)    收藏
晚第四纪细颗粒河流阶地沉积物的准确定年是当前光释光测年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利用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单片再生法(SAR)等对新疆西南天山喀什前陆盆地明尧勒背斜喀浪勾律克河阶地沉积物样品的细颗粒石英光释光(BLSL)信号、混合矿物红外释光信号(IRSL)和红外后蓝光释光信号([Post-IR]OSL)进行测量。通过对比同一样品的细颗粒石英BLSL、混合矿物IRSL和[Post-IR]OSL的等效剂量值,认为细颗粒石英简单多片再生法是河流阶地沉积物释光测年最为适用的方法之一。对于细颗粒混合矿物而言,由于长石矿物的异常衰退,对于等效剂量De>70Gy的样品,其IRSL等效剂量值均偏小;其[Post-IR]OSL等效剂量值仍需慎重使用。通过对同一样品细颗粒石英多个测片的单片再生法等效剂量值分布以及简单多片再生法多个测片校正后天然释光信号强度的一致性判断,认为样品LEDL03-87q,LEDL03-86q和LEDL04-54q在沉积时的光晒退是不均匀的,采用最小等效剂量组分来计算沉积年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2)
9. 西南天山明尧勒背斜的第四纪滑脱褶皱作用
陈杰, Scharer K M, Burbank D W, Heermance R, 王昌盛
地震地质    2005, 27 (4): 530-547.  
摘要1657)      PDF(pc) (7942KB)(1267)    收藏
通过对明尧勒活动背斜喀浪勾律克河剖面生长前地层和翼部生长地层几何结构的填图以及变形河流阶地的系统测量,结合磁性地层及释光年代学研究,认为该背斜的滑脱褶皱作用起始于距今约1.6Ma,其总体几何结构形成于褶皱作用的早期,但其生长扩展并不完全遵从自相似性特征。持续的缩短作用部分被褶皱翼部陡倾膝折带的加长所吸收(由此导致背斜波幅的增加),另一部分可能是通过不同时期褶皱翼部不同膝折带组的旋转和迁移来实现的。明尧勒背斜的持续构造抬升是背斜区河流下切形成多级基座阶地的主因。晚第四纪褶皱的生长以背斜的垂直抬升为主,主要集中在北翼近核部,背斜宽度变化不大。背斜不同时期的抬升量和抬升速率均大于其缩短量和缩短速率,表明明尧勒背斜的变形以翼旋转为主(Pobletet al.,1996)。背斜自形成以来缩短速率和抬升速率均有减小的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利用河流阶地限定活动褶皱的类型和生长机制:运动学模型
陈杰, Scharer K M, Burbank D W, 王昌盛
地震地质    2005, 27 (4): 513-529.  
摘要1609)      PDF(pc) (6116KB)(1406)    收藏
与生长地层类似,在活动褶皱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河流阶地堆积、阶地面与褶皱陡坎记录了褶皱发育的详细过程,其基本几何结构主要受控于下伏褶皱生长的机制与类型。文中讨论了简单膝折带迁移(恒定翼间角)生长断弯褶皱与断展褶皱、翼旋转(恒定翼长)滑脱褶皱、膝折带迁移滑脱褶皱、膝折带迁移-翼旋转联合作用以及弧形弯曲枢纽膝折带迁移褶皱作用下河流阶地的几何结构以及阶地面与下伏基座岩层间的角度关系,提出了这几类褶皱生长与河流阶地相互关系的运动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河流加积和下切侵蚀作用对河流阶地最终几何结构的影响。在这些模型中,变形河流阶地和褶皱陡坎的基本几何结构既具有相似之处,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因此,通过对河流阶地和褶皱陡坎的细致填图、测量和测年,不仅可推断其下伏活动褶皱的生长变形机制,而且可以估算褶皱的隆升速率和控制褶皱生长的断层的滑动速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