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
张致伟, 龙锋, 赵小艳, 王迪
地震地质    2022, 44 (1): 170-18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2.01.011
摘要982)   HTML35)    PDF(pc) (10401KB)(481)    收藏

基于川滇地区2000年1月—2017年3月2 600次ML≥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文中对震源机制相对密集的次级地块和断裂带进行了震源机制量化分类和整体应力场反演, 利用1970年1月—2017年3月727次ML≥4.0地震震源机制解, 采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方法反演了汶川8.0级和芦山7.0级强震前后川滇地区的主压应力空间分布, 探讨了川滇地区现今应力场的时空演化特征。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总体以走滑型为主, 但龙门山断裂带、 四川盆地及其边缘的马边-盐津断裂带的机制类型存在局部差异; 川滇地区的应力场存在明显的分区特征, 自北向南总体呈现顺时针旋转, 四川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从西到东经历了EW—NW—EW的转变, 云南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在西部地区呈NNE向, 在东部地区则表现为NNW向, 空间上形成倒“V”形; 汶川8.0级和芦山7.0级强震前后, 应力场在龙门山断裂带变化较大,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变化次之, 其他区域未发生明显变化, 其中震中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应力场经历了基本应力场—变化应力场—基本应力场的一次完整转变过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川滇地区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研究
张致伟 龙锋 赵小艳 王迪
地震地质   
录用日期: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