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梳理了2004年以来普洱大寨井连续观测的水化学离子和井-含水层渗透性异常特征。 研究发现, 在观测井周边250km范围内5.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 多次出现过可重复、 可类比的异常变化, 对地震具有较好的异常指示和预测意义。 但相比以往震例, 墨江5.9级地震发生前, 无论是化学离子还是物理参数均出现了观测以来幅度最大的变化, 异常状态较以往强烈很多, 但发震的震级只有5.9级。 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理, 文中尝试从区域深部物质活动和区域应力水平2个方面对墨江5.9级地震前的异常演化过程开展讨论, 得到以下认识: 墨江5.9级地震前, 流体异常整体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从深部到浅部、 从背景到短期微观异常再到临震宏观异常的演化过程; 墨江5.9级地震前, 普洱大寨连续观测的水化学离子浓度异常和井-含水层渗透性的改变是由于区域内垂向剪切应力持续增强引起的含水层受挤压, 从而形成了垂向的流体补给, 最终引起不同含水层水体发生交替混合而产生的结果; 本次异常形成初期还伴随深部物质剧烈活动的现象, 较为显著的由深部到浅部的耦合作用过程可能是导致墨江5.9级地震前出现自观测以来地下流体异常幅度最显著的原因。 因此, 流体活动从深部开始, 随着区域应力不断积累, 不断向地表传递的演变过程是墨江5.9级地震前流体异常演化的本质特征; 区域应力的作用方式和深部物质活动程度不同, 是引起墨江5.9级地震前异常特征与研究区其他历史震例前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 文中研究为全面认识普洱大寨井地下流体异常的预测意义和地震前流体异常的深浅耦合演化过程提供了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