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期刊荣誉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待发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董兴权[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红河断裂带南段中新世以来大型右旋位错量的定量研究
向宏发, 虢顺民, 张晚霞, 韩竹军, 张秉良, 万景林, 董兴权, 陈立春
地震地质 2007, 29 (
1
): 34-50.
摘要
(
1643
)
PDF(pc)
(2380KB)(
1357
)
可视化
收藏
红河断裂带南段(元江—元阳一带)穿经盆地内的"中谷断裂",是一条新构造期明显活动的主平移断裂。它的新近活动将中新世红河盆地一分为二,右旋切错至倮头山—大曼迷一带。与此相伴,山前断裂则以正断活动为主。沿"中谷断裂"高角度切错中新统的剪切走滑断面,被断错的中新世条形盆地内发育轴向NE的挤压褶皱及压缩变形的空间变化特征,下中新统、中上中新统、上新统及第四系的分布依次自SE向NW有序迁移且在"中谷断裂"的东北盘节节错后分布等,均表明红河断裂南段中新世以来自SE向NW的不断破裂扩展和右旋走滑位错;区段内中下中新统较厚的山前磨拉石沉积建造、卷入"中谷断裂"剪切变形的强度中新统明显强于上新统等表明,红河断裂南段大规模的右旋走滑运动应发生在中中新世前后,其FT年龄约为距今13.7Ma;根据切错的中新统的平面尺度、用平衡剖面法恢复压缩前盆地的长度和由断层变形带宽度等计算,求得红河断裂带南段中新世以来大型右旋位错总量介于62~69km,中值为65km。研究资料还表明,红河断裂右旋走滑运动作为一个过程,经历转换活动期(N
1
)、右旋走滑初始期(N
1
2
)、大型右旋走滑期(N
1
3
—N
2
1
)和右旋走滑扩展期(N
2
2
—Q
p
1
)等多个发生、发展与演化阶段。与其相应的断裂活动性质也存在着从剪切走滑—张性走滑不断交替的转换过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龙陵-澜沧新生断裂带地震破裂分段与地震预测研究
虢顺民, 徐锡伟, 向宏发, 周瑞琦, 董兴权, 张晚霞
地震地质 2002, 24 (
2
): 133-144.
摘要
(
1652
)
PDF(pc)
(3560KB)(
1292
)
可视化
收藏
龙陵-澜沧新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具频度高、强度大、周期短等特征,并以双震或震群型为主.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新生断层组成,呈斜列或共轭式展布,根据结构、规模、地震活动差异等因素把断裂带划分为4个一级段、13个二级段,其中有4个二级段又可划分出8个三级段.历史上发生过大震、强震并有地震断层伴生的断层段为地震破裂单元;断裂带上晚第四纪有活动并有古地震事件,但无历史地震记载的地段为断层闭锁单元;次级断层之间的阶区或连接点为障碍体单元.从地震破裂特征分析,断裂带由破裂、闭锁、障碍体单元组成,根据地震、古地震、活断层、断层阶区的活动规律,断裂带可划分出9个破裂单元、8个闭锁单元、10个障碍体单元.三者之间呈迁移、触发和转换能量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和地震构造标志,对断裂带上未来可能发生大震、强震、中强震的地区分别作了预测.预测的危险区有9个,其中大震区1个(永康-永德地区),强震区3个(马站、石灰窑、酒房-勐混),中强震区5个(下顺江、里仁、大岗山、南明-澜沧、勐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小江断裂带第四纪晚期左旋走滑速率及其构造意义
何宏林, 池田安隆, 宋方敏, 董兴权
地震地质 2002, 24 (
1
): 14-26.
摘要
(
2221
)
PDF(pc)
(9671KB)(
1036
)
可视化
收藏
位于中国西南的小江(Xiaojiang)断裂带作为康定(Kangding)断裂带的南段,在青藏块体向SE方向挤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断错地貌以及这些断错地貌14C年代或热释光年代,推算了小江断裂带第四纪晚期的左旋走滑速率.小江断裂带可以分为3段,其中段由平行的两条断层组成.西支断层和东支断层的左旋走滑速率分别为7.0~9.0mm/yr和6.0~7.5mm/yr.简单相加,就可以推算出小江(Xiaojiang)断裂带总的左旋走滑速率为13.0~16.5mm/yr,与康定断裂带北段的鲜水河(Xianshuihe)断层的走滑速率大致相当,约等于康定(Kangding)断裂带中段的安宁河(Anninghe)断层及则木河(Zemuhe)断层的两倍.这个结果可能暗示了在康定断裂带中段,可能存在着其他断层以解消另外一半的滑动速率.最有可能的断层是位于康定断裂带中段以东几十公里的普雄河-布拖(Puxionghe-Butuo)断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2
)
Select
4.
滇西南龙陵-澜沧第四纪新生断裂带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
虢顺民, 向宏发, 徐锡伟, 张晚霞, 周瑞琦, 董兴权
地震地质 2000, 22 (
3
): 277-284.
摘要
(
1624
)
PDF(pc)
(2639KB)(
1127
)
可视化
收藏
龙陵-澜沧断裂带是一条新生的断裂带,由多条斜列式或丛集式次级断层组成,以活断层、地震断层、地震成带分布为特征。运动性质为右旋-拉张。形成时代为早、中更新世,晚期继续活动。未来破裂趋势首先将断开那些构造闭锁段、破裂不连续段,然后使断裂带完全贯通。新生断裂带的产生与第四纪青藏高原加速隆起有关,由北而南滑移的物质流和阿萨姆楔体向东北方向挤入的共同作用,使滇缅块体产生反时针旋转,并在块体中间地带形成北北西向的新生断裂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川滇南部地区活动地块划分与现今运动特征初析
向宏发, 虢顺民, 徐锡伟, 张晚霞, 董兴权
地震地质 2000, 22 (
3
): 253-264.
摘要
(
1813
)
PDF(pc)
(3683KB)(
1188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近几年取得的新资料和当今有关活动地块的研究,提出划分川滇南部活动地块的思路、依据和具体方法,作者认为具有一定规模且其活动性延续至今的第四纪活动断裂是划分活动地块必需的首要边界条件。指出新生的腾冲-景洪北北西带和大理-楚雄北西西带在活动地块划分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断块边界断裂活动性质、运动方式和GPS资料等,分析讨论了各活动地块现今活动方式得出:≥7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在Ⅰ级活动地块边界;6~7级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Ⅱ级活动地块边界上;Ⅲ级活动地块是强震发生的主要位置所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