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岩断层面黏滑和蠕滑时岩石表层光释光信号模拟
罗明, 陈杰, 覃金堂, 尹金辉, 杨会丽, 刘进峰, 龚志军
地震地质    2024, 46 (2): 357-370.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4.02.007
摘要311)   HTML9)    PDF(pc) (3308KB)(220)    收藏

重建断层的黏滑(seismic slp)和蠕滑(creep)历史对于更好地了解断层活动和地震危险性评估至关重要。近年来, 利用大地测量技术研究活动断层的蠕滑和黏滑过程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然而, 在地质历史时期(如百年尺度以上), 如何判断活动断层的滑动方式(黏滑或蠕滑), 并获取其滑动速率仍然是一项挑战。文中基于近十年来发展的岩石表层光释光测年方法, 结合内蒙古狼山断裂花岗岩样品的光释光晒退参数进行理论模拟, 得到了基岩正断层发生黏滑、 蠕滑和崩积楔侵蚀等情形的光释光晒退模型。模拟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断层的黏滑和蠕滑, 获得相应的活动期次和位移量, 并且有潜力记录崩积楔侵蚀。文中还分析了该方法区分断层活动方式、 期次的时间分辨率和获得位移量的空间分辨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阿尔金断裂带中段现代沉积物样品钾长石红外激发后红外释光的残留信号——对年轻古地震事件测年的指示意义
覃金堂, 陈杰, 李涛
地震地质    2020, 42 (4): 981-992.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4.014
摘要526)   HTML    PDF(pc) (2789KB)(255)    收藏
阿尔金断裂中段车尔臣河—清水河沿线发育新鲜的地震地表破裂带, 据推测可能由千年以来的强震事件所致。 然而, 由于目前缺乏可有效应用于ka时间尺度的第四纪测年方法, 建立该地区历史时期古地震事件的精确时间序列十分困难。 文中在该断裂带采集分选好、 中、 差3种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断塞塘沉积样品, 探讨了基于钾长石红外激发后红外释光(post-IR IRSL)方法测定年轻古地震事件的可能性。 通过 “积分区间-激发温度坪”实验, 确认了在首步IR激发温度为110℃时, post-IR IRSL170 信号在ka时间尺度上不受异常衰减影响。 采用粗颗粒2mm小测片技术, 利用最小年龄模型和有限混合模型, 可有效识别出断塞塘沉积物中post-IR IRSL170 信号晒退彻底的钾长石颗粒。 实验表明, 这一方法得到的post-IR IRSL170 信号的非光敏残留剂量为0.6~0.8Gy, 如通过合理的方法扣除其影响, post-IR IRSL170 技术将有望用于数百a至ka时间尺度的古地震事件测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