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20年MW6.0柯坪塔格地震的变形特征及其对周边地震危险性的启示
张迎峰, 单新建, 张国宏, 李成龙, 温少妍, 解全才
地震地质    2021, 43 (2): 377-393.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2.008
摘要586)   HTML    PDF(pc) (8040KB)(176)    收藏
塔里木盆地基底与天山造山带之间的持续挤压会聚, 不仅造就了天山不断隆升的山体, 也导致了遍布整个造山带的破坏性地震, 而位于其山体两侧盆山交接区域的破坏性地震更是严重威胁着沿线居民和基础设施的安全。 文中以2020年MW6.0柯坪塔格地震为切入点, 获取了该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场, 并基于强震台加速度记录经双重积分得到了位移矢量, 以此为约束反演了本次地震发震断层的运动学参数; 此外, 综合该区域历史地震和构造特征的最新研究成果, 讨论了本次地震与历史地震之间的关系, 进而评估了柯坪塔格褶皱带周边的地震危险性。 研究表明, 2020年柯坪塔格MW6.0地震的破裂范围受限于褶皱构造, 其产生的地表形变促进了柯坪塔格前缘褶皱的抬升, 由此推测该地震导致了褶皱带下伏沉积层底部滑脱面的位错, 是褶皱带内SN向挤压应力集中释放的表现。 包括本次地震在内的区域历史地震(1902年MW7.7伽师地震、 1996年MW6.3伽师地震和1997—2003年伽师地震群)均可以解释为塔里木盆地基底向西南天山下插过程中地壳对不同部位应力积累特征的响应。 经简单计算所得的结果表明, 在不考虑障碍体的情况下, 柯坪塔格周边可发生MW7.0以上地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