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地震活动特征的鄂尔多斯西缘现今构造变形模式的限定
詹慧丽, 张冬丽, 何骁慧, 沈旭章, 郑文俊, 李志刚
地震地质    2020, 42 (2): 346-365.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2.007
摘要522)      PDF(pc) (11267KB)(249)    收藏
文中针对1990—2018年间发生在鄂尔多斯西缘的地震事件, 采用双差定位法获得其中4 417个事件(M≥1.0)的精确定位结果; 利用CAP方法求解了54个地震(M≥3.5)的震源机制解, 并收集了15个前人获取的震源机制结果, 综合研究了区域内地震事件的空间分布规律、 主要活动断裂的深部几何结构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 小震精定位结果揭示M≥3.5地震震中位于主要活动断裂的边缘, 刻画出较为清晰的断裂几何学特征。 震源机制解反映海原断裂、 香山-天景山断裂和烟筒山断裂以压扭性质为主; 黄河断裂以伸展为主; 西秦岭断裂表现为压扭性质。 综合小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结果, 并结合研究区内已发表的活动构造和地球物理资料, 证实了鄂尔多斯西缘受青藏高原、 阿拉善和鄂尔多斯3个地块的共同作用, 表现出不同的构造变形模式, 同时活动断裂之间的次级块体也存在明显的运动差异。 香山-天景山断裂以南的区域自第四纪早期整体向SEE运动, 而银川盆地以及黄河断裂东缘的块体向SE运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