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20年西藏尼玛MW6.3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与构造意义
邱江涛, 季灵运, 刘雷, 刘传金
地震地质    2021, 43 (6): 1586-159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6.013
摘要773)   HTML23)    PDF(pc) (5020KB)(311)    收藏

2020年西藏尼玛 MW6.3 地震发生在羌塘块体中部、 依布茶卡-日干配错断裂系内的半地堑盆地内, 基于震源机制解确定的发震断层存在较大差异。文中采用InSAR技术和Sentinel-1卫星升、 降轨SAR数据获取了同震形变场, 基于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确定了发震断层参数, 基于非均匀位错模型获得了断层面上的精细滑动分布。结果表明: 1)在升、 降轨InSAR同震形变场中, 尼玛地震引起一椭圆形沉降区(长约12km, 宽约8km), 最大LOS向沉降值分别为-0.298m、 -0.238m。2)同震位错以正断倾滑为主, 兼有少许走滑分量, 滑动主要集中在3~12km深度, 最大滑动量达1.1m, 位于7km深处。3)发震断层为依布茶卡-日干配错断裂西侧的分支断层, 走向约为30°, 倾角约为68°, 滑动角约为-73°。4)此次地震的破裂模式显示依布茶卡-日干配错走滑断裂存在张性应力积累, 羌塘块体中部处于张性应力状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2008年仲巴地震形变及其揭示的构造运动
邱江涛, 刘雷, 刘传金, 王金烁
地震地质    2019, 41 (2): 481-498.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9.02.014
摘要591)   HTML    PDF(pc) (7555KB)(173)    收藏
2008年8月25日拉萨块体中部的仲巴县发生了MW6.7地震,之后发生了MW6.0余震。然而,针对此次地震,不同机构给出的震源位置和发震断层参数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对其所揭示的构造意义也需要更深刻的认识。文中利用不同波长、不同入射倾角的升降轨ENVISAT ASAR和ALOS PALSAR卫星数据,基于InSAR技术获取了该地震的8幅同震形变场图像,得到此次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长约50km,且分为南、北2瓣。为了更好地反演主震的破裂滑动分布,在数据降采样过程中,设置近场区域的采样间隔远小于远场区域,以保证主要形变区域的观测数据特征和采样密度,并且扣除了余震形变的影响。基于Okada均匀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和SDM方法反演的结果表明,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E倾的帕龙错断裂,破裂滑动主要为正断倾滑兼部分左旋走滑性质,南段最大滑动量为1.15m,北段最大滑动量为0.52m。为了进一步理解此次地震的构造背景,文中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得了震后仲巴地区2008-2010年的形变时间序列,发现形变主要是由剥蚀导致的沉降区堆积所引起的,而在断裂两侧并不明显。结合1991-2015年的GPS数据分析,认为拉萨块体内部EW向的伸展作用是明显且不均匀的,地堑附近伸展量逐渐减小。正断型地震在高原隆升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2020年西藏尼玛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与构造意义
邱江涛 季灵运 刘雷 刘传金
地震地质   
录用日期: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