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震源破裂机理及邻区应力变化
杨建文, 金明培, 叶泵, 黎朕灵, 李庆
地震地质    2025, 47 (1): 36-48.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5.01.003
摘要372)   HTML22)    PDF(pc) (6115KB)(208)    收藏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 MS6.8 地震。文中基于升、降轨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 采用D-InSAR技术获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以升、降轨同震形变数据为约束, 联合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滑动模型, 并进一步计算了同震位错引起的周边地区的库仑应力变化, 对定日地震的形变特征、震源破裂机理及其对邻区应力调整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 1)InSAR升、降轨同震形变场长轴均呈近SN向展布, 同震形变均表现为拥有东、西2个明显形变区域且呈现蝴蝶状的条纹样式, 升、降轨LOS向形变量分别在-0.58~0.33m和-0.80~0.66m之间。2)联合升、降轨同震形变数据反演得到的定日地震的矩震级为 MW7.06, 地震破裂过程呈现出从初始破裂点开始沿断层面向N拓展的单侧破裂特征, 断层错动为兼具少许走滑分量的正断机制。发震断层主要破裂区长约55km, 滑动分布集中在地下0~15km深度范围内, 最大滑动量为4.25m, 出现在地下8.6km深度处。此次地震的主要破裂区已经到达地表, 位于震中以北沿走向约35~53km处, 潜在地表破裂长约18km。3)定日地震导致发震断层东、西两侧的同震库仑应力降低; 断层破裂段南、北两端及其周围区域的库仑应力显著增加, 加载量远大于地震触发阈值0.01MPa, 这些区域未来有进一步发生有感余震的可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利用接收函数两步反演法研究小江断裂带及邻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
杨建文, 金明培, 茶文剑, 张天继, 叶泵
地震地质    2023, 45 (1): 190-20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3.01.011
摘要334)   HTML19)    PDF(pc) (10460KB)(135)    收藏

文中基于2011年9月2日2014年1月16日小江断裂带及邻区48个台站的远震三分量波形数据提取径向P波接收函数, 采用两步反演法和Bootstrap重采样技术反演了各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 对小江断裂带及邻区的地壳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研究区地壳的S波速度在横向和垂向上都存在明显的非均匀特性, 近地表处有2~4km厚的低速沉积层; 中上地壳的S波速度呈高、 低速相间分布; 在20~35km的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的低速层, 主要间断分布于小江断裂以西的川滇菱形块体和红河断裂以南的印支块体内部, 另外在师宗-弥勒断裂附近也有局部分布。2)小江断裂带中、 北段壳内低速层较为发育, 以中段最为突出, 最厚约达28km; 南段在15~25km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的高速区。3)研究区的泊松比普遍较低(平均为0.24), 呈不均匀分布, 且横向变化剧烈, 小江断裂带的泊松比总体呈北段较高、 南段次之、 中段低的分段特征; 研究区壳内低速分布与泊松比间的对应关系不明显, 大部分低速层似乎缺少发生部分熔融的条件, 其地球物理结果的差异和不一致说明壳内低速层的变形演化机制及物理特性较为复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利用背景噪声研究漾濞MS6.4地震前区域波速变化
杨建文, 金明培, 叶泵, 高琼, 陈佳, 张华英, 邓嘉美
地震地质    2021, 43 (5): 1171-118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5.009
摘要655)   HTML17)    PDF(pc) (3202KB)(285)    收藏

文中基于2021年5月21日漾濞MS6.4地震震中附近7个台站记录的2019年1月1日—2021年5月21日的宽频带垂直分量连续波形数据, 通过背景噪声互相关提取17个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 在0.1~0.5Hz频率范围内, 采用互相关时延计算方法获取台站对的当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经验格林函数中直达Rayleigh波的相对走时偏移, 对漾濞地震前的区域波速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漾濞MS6.4地震前5个月以来, 震中附近区域的Rayleigh波相对走时偏移异常台站对经历了从外围较远处零散分布向震中附近集中分布的变化过程, 且整个变化过程中, 异常台站对主要以负异常(相对走时偏移超过-1.5倍标准差线)为主; 2)基于YUL-TUS、 HDQ-BAS、 EYA-CHT和YUL-CHT的多台站对组合平均的Rayleigh波相对走时偏移结果显示, 漾濞MS6.4地震发生前约5个月, 震中附近地下介质的波速存在明显加快的趋势, 相对走时偏移变化量为-0.35%。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S6.4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
王凯英, 金明培, 黄雅, 党文杰, 李文涛, 卓燕群, 何昌荣
地震地质    2021, 43 (4): 1030-103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4.019
摘要864)   HTML33)    PDF(pc) (2494KB)(327)    收藏

“亚失稳”研究试验区滇西北短周期测震台网测得的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序列显示, 主震发生前约3d内在破裂区北西段依次出现相邻区域的前震时空丛集; 后续临震时段(主震前约1h)的前震从破裂区中心开始对称地向两端快速扩展, 随后爆发主震。 不同时段的前震空间分布显示了地震进入短临阶段后断层不同部位破裂的时空迁移及快速扩展, 扩展速度由前震丛集过程的约5km/d提高至临震时段的约96km/d; 主震震中位于前震丛集的边缘、 最终破裂区的北西端, 主震后余震向SE迁移, 约0.5h后扩展至整个破裂带, 最终破裂带长度>20km, 显示了本次地震的单向传播特征; 该台网建立以来,漾濞地区的小地震活动显示本区域近3a时段内b值平稳(为0.9~1.1), 6.4级主震前b值异常持续下降至0.6以下, 反映了漾濞地震前存在显著的应力增加过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