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期刊荣誉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待发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He Yongnian[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基岩区断层活动特征和时间的研究——以康定-磨西断裂段为例
刘行松, 胥怀济, 史兰斌, 唐汉军, 计凤桔, 林传勇, 郭金弟, 何永年
地震地质 1993, 15 (
2
): 123-130.
摘要
(
1415
)
PDF(pc)
(1221KB)(
683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基岩裸露区断层的活动特征、期次和时间,在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的康定-磨西断裂段采集了一系列断层岩和断层泥样品,运用TL、ESR、K-Ar、石英形貌分析和变形显微构造分析法进行了综合测试。结果表明,断裂段经历了多种机制(韧性剪切和脆性断裂)、多期次、多种运动方式(左旋和右旋)的活动,最新一次较强烈活动的下限时间是晚更新世末或全新世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2.
康定-磨西断裂带断层岩及断层活动特征
史兰斌, 林传勇, 何永年, 刘行松, 陈孝德
地震地质 1992, 14 (
2
): 97-112.
摘要
(
1548
)
PDF(pc)
(12938KB)(
818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野外考察和显微构造分析可知,沿康定-磨西断裂带出露有碎裂岩和糜棱岩,最主要的是叠加有碎裂和糜棱岩化两种作用的断层岩。断层带经历过韧性~脆性~韧性~脆性的多类型,多期次的活动,活动性质有左旋错动,也有右旋剪切,而脆性断裂以左旋为主。较早期断裂活动时的差应力为50MPa,属于中高应力状态;到晚期活动时,差应力有所降低,约为30MPa。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THE ACTIVITY OF A FAULT ZONE INFERRED FROM MICROSTRUCTURAL STUDY OF DEFORMED ROCKS
He Yongnian, Lin Chuanyong, Shi Lanbin
地震地质 1986, 8 (
2
): 91-96.
摘要
(
853
)
PDF(pc)
(3775KB)(
957
)
可视化
收藏
The neotectonic activity of a minor fault zone on the Southwest margin of Yangzi platform has been studied based 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f deformed rock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fault zone.According to thermoluminesccne dating it is proposed that after Pleistocene there would be more than one active period of the fault.The strees of the main period was up to 700 bars.The strain and stress of the rocks within the fault during the faulting proces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in the rocks outside the fault.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根据变形岩石的显微构造特征探讨断层的活动性
何永年, 林传勇, 史兰斌
地震地质 1984, 6 (
4
): 39-44.
摘要
(
945
)
PDF(pc)
(3400KB)(
1084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是通过一条断层及其围岩物质的显微构造的对比研究来探讨断层活动性的尝试。配合热释光年代学方法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断层自更新世以来曾发生过多次新的活动,主断裂形成时的古应力大约为700巴左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花岗闪长岩中剪切带构造岩的变形显微构造
何永年, S. H. Kirby, P. Segall
地震地质 1983, 5 (
1
): 9-14.
摘要
(
991
)
PDF(pc)
(12513KB)(
748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了美国加州内华达山花岗闪长岩体中剪切带构造岩的变形显微构造。利用化学浸蚀法揭示的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粒度分布表明,石英粒度与岩性关系不大,但随着构造岩的剪切应变增大,粒度显著减小。因此,在较大的应变条件下,使用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度古应力计时应当谨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深源包体学术讨论会在黑龙江省德都举行
何永年
地震地质 1982, 4 (
4
): 80-80.
摘要
(
785
)
PDF(pc)
(151KB)(
739
)
可视化
收藏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深源包体学术讨论会于7月27日至7月31日在黑龙江省德都县五大连池地区召开;会后代表们对我国著名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及牡丹江镜泊湖地区的火山景观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二辉橄榄岩团块的结构和组构
何永年, 林传勇
地震地质 1981, 3 (
1
): 41-50.
摘要
(
1014
)
PDF(pc)
(3522KB)(
1060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中国东部一些新生代玄武岩中二辉橄榄岩团块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划分出了粗粒、残碎斑状和粒状变晶等三种主要结构类型,并对不同结构类型团块的组构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确定出粗粒—残斑—粒状变晶之过渡系列。认为上地幔普遍存在有塑性流动,初步探讨中国东部新生代时期的不同应力状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6
)
Select
8.
岩组资料的计算机处理
史兰斌, 林传勇, 何永年, 张菊明
地震地质 1980, 2 (
3
): 49-56.
摘要
(
907
)
PDF(pc)
(972KB)(
756
)
可视化
收藏
岩组分析在地质学研究中是一种很有用的手段。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之上的,因此资料的处理及作图需化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国外的研究中,大都实现了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和作图。但在我国还都是人工作图。为了引进先进方法,我们查阅了有关资料,但没发现可利用的现成程序。根据A.B.Spencer等1967年一篇文章所讲的原理,我们提出适用于我们工作的用计算机处理一般岩组资料的方法。关于碳酸盐矿物的动力学分析的资料处理方法,因无参考文献,是我们自己推导出来的。该方法经实际应用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它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提高了精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