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88年 第1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8-03-09
    目录
    地震地质1988年第10卷第1期目录
    1988, (1):  0-0. 
    摘要 ( )   PDF (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简报
    苏鲁皖地区现代构造活动研究
    王若柏
    1988, 10(1):  1-14. 
    摘要 ( )   PDF (18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苏鲁皖地区50-80年代的精密水准资料作出两张垂直形变图,并结合新构造及地质背景分析研究了现代构造活动的特征。发现(1)切过本区的郯庐断裂带是一条控制性构造,其活动决定了本区现代构造活动的特点。(2)郯庐带从临沂—五河为一走滑活动段,其两端为应力积累的闭锁区。(3)断裂带长趋势处于右旋走滑活动状态,近期出现反向活动。文章最后分析了1668年鲁南大震产生的构造原因。
    三河——平谷8级地震区的构造背景与大震重复性研究
    向宏发, 方仲景, 徐杰, 李如成, 贾三发, 郝书俭, 王景钵, 张晚霞
    1988, 10(1):  15-37. 
    摘要 ( )   PDF (49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综合探测研究,查明了1679年三河—平谷8级大震是发生在具有深部构造背景的活动断裂交汇区;北东向新夏垫断裂是其发震断裂并呈右旋剪切破裂位错,潘各庄一带垂直位移最大(达3.16米)应为8级地震的宏观震中。由平均地震位错速率及一定震级地震的位错量估计,夏垫断裂带上极震区范围内7.5级、7.0级和6.5级地震的平均重复时间下限值分别为3800年、1750年和800年。
    科研简讯
    西藏当雄附近一条新的地震地表破裂
    吴章明, 曹忠权, 邓起东
    1988, 10(1):  38-38. 
    摘要 ( )   PDF (1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据史料记载和仪器测定,西藏当雄一带在近代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震,其中的三次地震(1411年8级地震、1951年8级地震和1952年7.5级地震)所产生的地震地表破裂,韩同林已做了报导。国家地震局有关部门1985—1986年对1951年8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进行过详细的研究工作,1987年我们对1952年7.5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开展了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均有待发表。
    科研简报
    新西兰韦恩加瓦河砾石的沉积环境、阶地断错和8级地震重复率
    程绍平
    1988, 10(1):  39-50. 
    摘要 ( )   PDF (27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西兰北岛南部韦恩加瓦河地区在晚更新世冰缘气候控制下,由沉积和侵蚀的交替作用形成较高较老的阶地。较低较新的阶地是在全新世中期以来的现代正常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这些阶地分别被怀拉拉帕断层水平错动297米、100米,57米和28米。距今10000年以来,怀拉拉帕断层的平均水平滑动速度为10毫米/年。1855年8级地震的重复率为1500年。
    江苏及南黄海中强地震的中期预报探索
    胡连英, 李灼华
    1988, 10(1):  51-60. 
    摘要 ( )   PDF (13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区域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周期性、丛集性、重复性和迁移规律,中强地震前的前震活动图象,前震环形空区,前震“时—空弯形”平静区和前震条带与近期小震活动出现的异常图象的相似性,对中强地震预报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烈度分布的几何特征和震源参数的估计
    王绳祖
    1988, 10(1):  61-69. 
    摘要 ( )   PDF (11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考虑环境刚度效应和非匀阻效应的情况下,采用椭圆形震源简化模型,研究了走滑断层的地震烈度几何要素与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了估计断层有效发震段长度、错动角、应力降和错动距离等参数的等震线法,并结合唐山、通海、炉霍和永善等震例进行了试算。
    山西断陷盆地带形成机制的初步数值模拟
    罗焕炎, 孔祥红, 高维安
    1988, 10(1):  71-77. 
    摘要 ( )   PDF (8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分析山西断陷盆地带的各种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用三维粘-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该断陷带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模拟计算。表明山西断陷盆地带的形成是地壳深部的上隆作用和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场在深部隐伏断裂上派生的右旋滑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壳深部的上隆是一个主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福建汤坑群井的水位固体潮与水震波特征
    车用太, 朱清钟, 鱼金子, 黄鹏飞
    1988, 10(1):  79-86. 
    摘要 ( )   PDF (9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汤坑群井由7口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组成,彼此相距不过几百米。近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这些井都能记录地球固体潮,大部分能记录地震波,但各自的显示特征不同。本文以各井孔的地质-水文地质背景条件与井孔结构特征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群井的水位固体潮与水震波特征。
    四川瀑布沟地区断裂破碎带的物质成分与断裂活动年代
    冯锦江, 胡碧如, 牛娈芳, 张秉良
    1988, 10(1):  87-92. 
    摘要 ( )   PDF (7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主要研究断层泥中新生的粘土矿物特征,并研究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溶蚀的显微形貌结构特征。粘土矿物以X-射线衍射分析为主,石英碎砾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显微形貌结构进行分析,并根据石英表面溶蚀的形貌特征来探讨断裂活动的相对年代。
    科研简讯
    14C 测定地质年代数据(五)
    焦文强, 彭贵, 张景文, 陈以健, 李桂英, 李红春, 张嘉麟
    1988, 10(1):  93-96. 
    摘要 ( )   PDF (4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报告发表14C测定地质年代数据64个,系本实验室1986年9月以前所测的一部分。方法同前。据告中所用14C半衰期为5568年,距今年代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样品层位为送样者所提供。数据误差仅为放射性测量的绕计偏差,取1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