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85年 第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5-12-04
    目录
    地震地质1985年第7卷第4期目录
    1985, (4):  0-0. 
    摘要 ( )   PDF (1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简报
    山西洪洞8级地震形变遗迹研究
    孟宪梁, 于慎谔, 奚云
    1985, 7(4):  1-10. 
    摘要 ( )   PDF (36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西临汾盆地霍山山前存在一系列地震形变遗迹,初步研究认为是公元1303年洪洞8级地震的产物。 本文对所发现的形变遗迹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同时对1303年地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海原活断层上的史前大地震
    刘百篪, 周俊喜
    1985, 7(4):  11-21. 
    摘要 ( )   PDF (42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证据和微地貌证据表明,全新世以来海原断层共发生过五次8.5级左右的大地震,1920年海原大地震是它们中最晚的一次。其它大地震的14C年代分别为距今3680±60年;距今6300±70年;距今7830±>103年(内插);距今9360±75年。可以看出全新世以来,大地震的重现间隔是明显增加的。
    科研简讯
    地衣测量法在地震学研究中的运用
    王维斌
    1985, 7(4):  22-22. 
    摘要 ( )   PDF (1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衣测量法就是用所测得到的地衣体的生长年龄来确定地衣所在的基物的年龄。实际上,在14C样品难以采集,缺乏历史记载的地区,这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因此,自从Beschel提出这个方法以来,在地质地貌学,考古学等研究中得到了许多应用和发展,特别是得到冰川学者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苏联学者A.A. Nikonov用地衣测量法在确定中亚地区地震年龄方面做了些工作,把这种方法用于地震学研究。
    科研简报
    用地貌学方法研究贺兰山山前断层全新世活动状况
    杨景春, 郭正堂, 曹家栋
    1985, 7(4):  23-31. 
    摘要 ( )   PDF (12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穿过断层的45条冲沟中的裂点和阶地测量资料,论述贺兰山山前断层全新世以来的活动状况。我们认为全新世以来该断层至少有8次活动。最后一次断层活动错断了距今400年的长城,并在冲沟中形成一个裂点,该裂点现今已距断层陡坎约5米远。假定这次断层活动和1739年平罗大地震有关,求出裂点的溯源侵蚀平均速度为2.0-2.5厘米/年.根据两裂点间的距离和裂点的溯源侵蚀平均速度,并考虑到我国近5000年的气候有逐渐变干的趋势,求出断层活动的周期(表3)。从断层陡坎附近的各级阶地面之间的高差,求出断层各次活动的幅度(表4)。
    闽南沿海晚更新世地层的初步研究
    姚庆元, 张虎男, 张景文, 赵希涛
    1985, 7(4):  32-40. 
    摘要 ( )   PDF (11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闽南沿海晚更新世沉积的分布特征和主要的地层剖面进行了描述,并根据野外沉积与地貌观察及14、微体古生物与孢粉分析资料,对上述地层与沉积的年代、成因与古气候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金刚石砧式超高压装置测温系统的标定和压力测量中的杂光干扰问题
    胥怀济, 郭金弟
    1985, 7(4):  41-48. 
    摘要 ( )   PDF (8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金刚石砧式超高压装置中,测温用的光学高温计的使用和一般使用情况不同。它要通过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去进行测量。因此,必须经过标定。在用红宝石荧光法测量压力时,存在着杂光干扰的问题。本文介绍一种标定光学高温计的方法和讨论在杂光干扰区如何估计压力。
    在超声作用下玄武岩释放封闭氢实验研究
    冯玮, 王真光, 王剑秋, 王更周
    1985, 7(4):  49-55. 
    摘要 ( )   PDF (1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实验为基础,论述了玄武岩释放封闭氢的超声机理。在超声作用下释放的封闭氢,只有少部分逸散,可做为氢前兆信息,而大部分则转化为吸附氢,但依然是氢前兆的物质基础。此外,还阐述了只根据氢析出量不能判断声发射强度,从而推测岩石主破裂强度,即地震强弱。
    科研简讯
    一种二维大地电磁反演方法
    赵国泽, 刘国栋
    1985, 7(4):  56-58. 
    摘要 ( )   PDF (3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十多年来,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二维大地电磁反演方法已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我们根据大地电磁理论中,随着场源周期的增加勘探深度不断加大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新的二维大地电磁反演方法。
    科研简报
    河北平原文霸地区现今构造动态浅析
    桂焜长
    1985, 7(4):  59-67. 
    摘要 ( )   PDF (13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文安、霸县地区(简称文霸区)历年水准复测资料所反映的垂直形变时、空分布特征,对该区现今构造的动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区在唐山地震前后,地块沿缓倾断裂生了由北向南的滑动。同时,根据震后形变大势的改变,滑块前端可能存在着应力积累。这预示着华北平原南部构造应力的加强。在这一过程中,老震区和起阻隔作用的北西向构造区可视为地震发生的潜在地区。
    科研简讯
    从显微构造应力场有限元分析探讨一种压溶作用的形成机制
    凌小惠
    1985, 7(4):  68-70. 
    摘要 ( )   PDF (4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生于地壳运动的一切不同尺度的构造形迹,都制约于统一的构造应力场。在对变形岩石研究时,人们常用小构造法,如共轭节理,灰岩中压溶缝合线等,以小推大,来推测、探讨古构造应力场,恢复其变形机制。
    科研简报
    江苏六合方山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幔源橄榄岩的显微构造研究
    杨美娥, 王文瑚
    1985, 7(4):  71-80. 
    摘要 ( )   PDF (24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江苏六合方山玄武岩火山锥中的幔源捕虏体进行了显微构造、结构、组构以及橄榄石的扭折构造和滑移系作了测定和初步研究,并估算了本区上地幔古温压状态和应变速率等物理参数,对上地幔的运动特性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