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2-06-05
    目录
    地震地质2002年第24卷第2期目录
    2002, (2):  0-0. 
    摘要 ( )   PDF (5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论文
    龙陵-澜沧新生断裂带地震破裂分段与地震预测研究
    虢顺民, 徐锡伟, 向宏发, 周瑞琦, 董兴权, 张晚霞
    2002, 24(2):  133-144. 
    摘要 ( )   PDF (35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龙陵-澜沧新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具频度高、强度大、周期短等特征,并以双震或震群型为主.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新生断层组成,呈斜列或共轭式展布,根据结构、规模、地震活动差异等因素把断裂带划分为4个一级段、13个二级段,其中有4个二级段又可划分出8个三级段.历史上发生过大震、强震并有地震断层伴生的断层段为地震破裂单元;断裂带上晚第四纪有活动并有古地震事件,但无历史地震记载的地段为断层闭锁单元;次级断层之间的阶区或连接点为障碍体单元.从地震破裂特征分析,断裂带由破裂、闭锁、障碍体单元组成,根据地震、古地震、活断层、断层阶区的活动规律,断裂带可划分出9个破裂单元、8个闭锁单元、10个障碍体单元.三者之间呈迁移、触发和转换能量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和地震构造标志,对断裂带上未来可能发生大震、强震、中强震的地区分别作了预测.预测的危险区有9个,其中大震区1个(永康-永德地区),强震区3个(马站、石灰窑、酒房-勐混),中强震区5个(下顺江、里仁、大岗山、南明-澜沧、勐遮).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表破裂分段研究
    王峰, 徐锡伟, 郑荣章, 陈文彬, Tapponnier Paul
    2002, 24(2):  145-158. 
    摘要 ( )   PDF (142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活动断层进行正确的分段有助于我们对地震造成断层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巨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将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两大构造单元截然分开.通过对阿尔金断裂带东部青崖子-宽滩山的Spot数字化卫星影像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结合研究区内的断错地貌和前人的古地震研究成果,对阿尔金断裂带东段进行了地表破裂性分段.将阿尔金断裂带东段青崖子-宽滩山分为3段:青崖子-芦草湾为阿克塞破裂段;芦草湾-北祁连山逆断裂为疏勒河破裂段;北祁连山逆断裂-宽滩山为宽滩山破裂段.其中阿克塞破裂段的最后破裂时间晚于(5.24±0.40)ka B.P.,疏勒河破裂段最后破裂时间早于(6.97±0.53)ka B.P.,而宽滩山段的最后破裂时间估计晚于5ka B.P..
    山东海阳断裂东石兰沟段晚更新世以来地表断错特征与最大潜在地震估计
    周本刚, 冉勇康, 环文林, 冉洪流
    2002, 24(2):  159-166. 
    摘要 ( )   PDF (27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阳断裂是胶东半岛NE向牟平-即墨断裂带东部一条规模较大的断裂,尽管晚更新世以来该断裂的地表断错活动总体上已基本停息,但东石兰沟段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仍有断错地表的活动.最后一次断错地表的活动发生在距今3.7~1.2万年,但接近1.2万年.地表破裂长度约6.5km,活动段长度km.地表断错以走滑活动为主,可见最大倾滑位移0.2m;根据断层擦痕侧伏角推测最大水平位移1.13m.最后一次断错地表的活动若以距今1.2万年计算,则最大平均倾滑速率为0.017mm/a;最大平均右旋走滑速率为0.094mm/a.野外观测到该活动段的断错活动表现为突发断错,根据地震地表破裂参数、活动段长度与地震的关系,估计其最大潜在地震为6 1/4级.
    青岛及邻区NE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及控震意义
    王志才, 晁洪太, 崔昭文, 李家灵, 石荣会
    2002, 24(2):  167-176. 
    摘要 ( )   PDF (46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在青岛地区对第四纪断裂的空间展布、结构面和地貌特征及其与第四纪地层的关系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采用热释光(TL)及电子自旋共振(ESR)法对断层物质及断裂带上覆的第四纪堆积物的年龄进行了测定.文中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总结,认为青岛及邻区内的NE向断裂在空间展布、地貌特征及最新活动时代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它们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除此之外未见其它方向的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断裂,结合历史地震及现代小震活动特点分析,认为该区域内无≥6级地震的发生条件,但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
    正倾滑活动断裂垂直位移定量研究中相关问题的讨论
    江娃利, 谢新生
    2002, 24(2):  177-187. 
    摘要 ( )   PDF (49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探槽开挖长度未跨过断层变形带时,得到的断层垂直位移将偏离断层活动的真实情况,在缺少依据帮助确定断层陡坎原始下坡角的具体位置时,通过断层陡坎高度获得的断层垂直位移也将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离,文中对此进行了讨论.并讨论了应用断层两侧近水平地层累积变位量的分解确定古地震事件期次的方法,以及探槽剖面中断层两侧同层地层厚度差异是断层活动事件的反映等问题.引用了内蒙古大青山山前断裂和狼山山前断裂、北京平原夏垫断裂和南口-孙河断裂及日本丹那断层探槽开挖的实例.
    丽江-小金河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左旋逆推运动及其构造地质意义——陆内活动地块横向构造的屏蔽作用
    向宏发, 徐锡伟, 虢顺民, 张晚霞, 李洪武, 于贵华
    2002, 24(2):  188-198. 
    摘要 ( )   PDF (58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卫、航片解释、野外活断层调查实测与年龄测试分析发现:斜切中国西南"川滇菱块"的横向构造--丽江-小金河断裂为一断面高角度倾向NW的逆左旋走滑型活动断裂.通过盆地复位和同沉积盆地的位错分析,确定了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水平位错量为7.4~7.6km.断裂两侧差异隆升及相应堆积物的分析表明,中更新世以来,断裂垂直位错量达500~700m以上.由此计算得到丽江-小金河断裂第四纪和中更新世以来的水平与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3.7~3.8mm/a和1.0~1.5mm/a.水平位错及相关年龄测试资料表明,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位错速率在2.6~4.0mm/a之间,中值为3.3mm/a;全新世以来的平均位错速率在2.5~5.0mm/a之间,中值为3.5mm/a.第四纪各时段以来滑动速率的较好相似性表明,长期以来,该断裂的活动具相对稳定性和活动地块边界的持久性.
    新疆伽师强震区余震序列的地震台阵定位
    郭飙, 刘启元, 陈九辉, 李顺成
    2002, 24(2):  199-207. 
    摘要 ( )   PDF (53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在伽师强震群区布设了30台流动宽频带地震台,记录到比纳木及龙口两个强震(M≥6.0)的主震及余震序列.我们利用Geiger法和JHD方法对这两个地震序列进行了台阵定位.结果表明:1)利用地震台阵数据的JHD定位结果可以较好地确定地震序列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且比Geiger法有更高的精度;2)比纳木、龙口地震序列勾画出了两条不平行的SWW向断层,其走向及产状与相应主震的矩张量研究结果基本吻合,此地震序列可作为确定伽师强震群震源断层面的重要参考依据;3)比纳木和龙口地震序列发生在壳幔界面的梯度带上及壳内高、低速介质交界部位,这表明地震的形成与地壳深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4)伽师强震群具有张性破裂特征,其主要原因是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横向非均匀变形.
    地下水潮汐现象的物理机制和统一数学方程
    张昭栋, 郑金涵, 耿杰, 王忠民, 魏焕
    2002, 24(2):  208-214. 
    摘要 ( )   PDF (23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新的分层承压含水层模式, 不但考虑含水层的力学压缩性质,而且考虑含水层的渗流特性,并结合扰动信息源的频率特性,分别研究扰动源地球固体潮、大气潮和地表负荷潮对承压井水位和流量的影响机理,给出相应的偏微分方程. 从方程的解释或数值解讨论扰动源与承压井含水层的力学压缩参数、渗流特性参数及与频率特性频数的关系,进而给出承压井水位和流量对地球固体潮、大气潮和地表负荷潮汐响应的统一数学方程及其潮汐响应函数,并揭示了上述几类潮汐扰动信息源对承压井水位和流量影响的物理机理.
    华北地区部分井孔稀有气体异常研究
    张培仁, 刘成龙, 王志敏, 陶京玲, 杨海祥, 杨竹转, 孟彩菊
    2002, 24(2):  215-222. 
    摘要 ( )   PDF (29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近年来华北地区宝龙等3口井稀有气体的显著异常,并据其特征与井孔水位动态的关系,对稀有气体异常的成因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水位下降100mm,岩层孔隙、裂隙中的气体体积膨胀0.009 0%(气体体积百分比,下同)左右.由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岩层孔隙压力减小,积聚在岩层孔隙、裂隙中的气体体积膨胀溢出,导致井孔地下水中稀有气体含量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异常是干扰因素所致,不是地震异常.
    区域应力作用引起的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异常特征分析
    卢静芳, 王道, 张元胜
    2002, 24(2):  223-233. 
    摘要 ( )   PDF (30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量观测事实表明,赋存于地壳深部的流体(水、气、油)作为弹性介质,对深层地壳应力的分布、变化、转移过程及地震孕育、发生等有着较为灵敏的反映.地震的形成与区域构造应力活动强度密切相关,这种大范围的区域应力作用会形成多个应力集中点,在众多应力集中点上可产生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变化.在对新疆地下流体数十年的监测中,发现强震前出现大量与地震有关的由区域构造应力活动引起的前兆异常,异常范围广且种类繁多,它们在成因、特征上与震源应力活动的前兆异常明显不同;这种地下水位地震前兆异常场,不能完全孤立地与单个地震事件相对应,应充分考虑到它与一组或系列地震有关,而这些地震往往与块体挤压、断裂活动等区域性的应力活动有关.因此,正确区分并掌握其不同的特性,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
    西安市地热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地裂缝关系的分析
    吴富春, 方炜, 宋立胜, 王锋, 朱兴国, 景北科, 董星宏, 左永青
    2002, 24(2):  234-240. 
    摘要 ( )   PDF (2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安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一致性,它们的发展过程和强度变化在时间上也有明显的同步性.诱发地面沉降的主因是过量开采承压水导致承压水位下降,含水层介质的孔隙压力减小,黏性土层释水压密导致地面永久性的沉降,而且浅层的释水压密量大于深层;不均匀的地面沉降又诱发了地裂缝.无论是地热井水位或热水开采量的变化,还是分层沉降量的观测资料都表明,目前西安市深层热水开采还没有加剧西安市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活动.控制并减少承压水的开采量,是减弱西安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活动的最有效的方法.
    丁村旧石器遗址群的黄土地层研究
    吴文祥, 刘东生
    2002, 24(2):  241-248. 
    摘要 ( )   PDF (24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测量黄土的磁化率,并结合传统的黄土地层学研究方法,对丁村旧石器文化遗址群中两个典型的剖面,即代表丁村旧石器中期文化的100地点和代表丁村旧石器早期文化的79:02地点文化层上部的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划分,并将其结果与位于丁村附近黄土塬上的敬村黄土剖面和典型洛川黄土剖面的地层和磁化率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丁村100地点地层上部黄土-古土壤序列为S0,L1,S1;而79:02地点上部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则包括S0, L1, S1,L2,S2.因此,丁村100地点文化层的年代大于S1的形成年代即0.13Ma B.P.,79:02地点文化层的年代大于S2的轨道调谐年龄,即0.247Ma B.P..
    新技术应用
    基于GIS与ANN耦合技术的地裂缝灾情非线性模拟预测系统——以山西榆次地裂缝灾害为例
    武强, 陈珮珮, 董东林, 孙卫东, 魏迎春
    2002, 24(2):  249-257. 
    摘要 ( )   PDF (30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地裂缝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存在,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本文在详尽分析了山西榆次地裂缝的各个致灾因子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建立了地质学意义上的专题层;然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出了地裂缝灾害活动性的评价模型,并建立了地裂缝活动性的评价系统,对榆次地裂缝进行了灾害活动性评价,为榆次市城建和国土规划等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利用GIS组件建立工程地震WebGIS系统
    屈春燕, 叶洪, 刘治
    2002, 24(2):  258-264. 
    摘要 ( )   PDF (35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GIS软件组件建立了工程地震WebGIS系统.该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实现了工程地震空间信息的网络共享和初步的协同工作.用户可以直接从网上通过浏览器来浏览、查询、分析和使用工程地震研究中的各类空间数据及GIS应用,同时还可以将需要的数据下载到本地机上使用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交到远程服务器上发布,以实现共享.对地图在网上的传输显示速度问题和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也采取适当的措施给以解决.
    学术研讨
    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浅部挤压活动与深部过程
    朱光, 刘国生, 牛漫兰, 宋传中, 王道轩
    2002, 24(2):  265-277. 
    摘要 ( )   PDF (46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持续遭受着挤压,使前期大规模的断陷盆地抬升、消亡,近代还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地震活动带.断裂带所遭受的近WE向的挤压,是西太平洋弧后扩张和印度板块向北碰撞中的构造挤出作用产生的区域动力.断裂带在新生代挤压活动中切入上地幔,出现了地幔剪切、地幔交代、部分熔融等深部过程,最终形成了挤压背景下的陆内断裂带大规模的玄武岩喷发.
    地震活动参数似然比检验研究
    龚平
    2002, 24(2):  278-287. 
    摘要 ( )   PDF (28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地震活动性参数估计中,对同一地区具有相同地震资料和相同统计方法的情况下,活动性参数会出现因人而异的估计结果.为了对这些参数的不同估计做出评价,文中从统计角度将似然比检验引入到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不同估计的选优排序决策中,分析了似然比检验的基本特征,并以华北地区为例示范性地分析了似然比检验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决策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