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3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3-03-10
    目录
    地震地质1993年第15卷第1期目录
    1993, (1):  0-0.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论文
    青藏高原中部地区潜在震源发震概率的构造物理方法研究
    王绳祖
    1993, 15(1):  1-20. 
    摘要 ( )   PDF (25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青藏高原中部东经88~96°、北纬30~36°地区,采用确定论与概率论相结合的构造物理方法,根据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地层结构、地热环境和驱动背景,计算了各潜在震源区的震源参数和发震概率,对比分析了1988年11月5日沱沱河沿以西7级地震前、后发震概率的变化,并就该地区地震危险性趋势进行了讨论。考虑到两次强震之间较小地震所消耗的能量,文中还提出了"有效孕震时间"的概念,给出了推算方法。

    鲜水河断裂带部分地貌特征成因机制的边界单元模拟
    张超, 陈连旺, 赵国光
    1993, 15(1):  21-27. 
    摘要 ( )   PDF (8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边界单元法数值模拟了几种活动构造的地面形变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地质资料讨论了鲜水河断裂带西北段旦都隆起和中段惠远寺拉分盆地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前者是断层拐点对左旋走滑运动的障碍导致的水平应力集中所引起,后者则反映了左行羽列断层不等规模反扭造成的水平拉伸效应。这些特征地貌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该断裂带的分段性,并对地震破裂的起止具有某种控制作用。

    青藏高原北部金沙江、澜沧江缝合线晚第四纪的活动性
    吴章明, 汪一鹏, 任金卫, 叶建青
    1993, 15(1):  28-31. 
    摘要 ( )   PDF (105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中外地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青藏高原形成的过程现已经比较清楚。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青藏高原是由多个小板块碰撞增生而成的。主要的缝合线有祁连山、昆仑山、金沙江、澜沧江缝合线和班公错-怒江、雅鲁藏布江等6条。并且,各缝合线的形成先后顺序有从北向南由老变新的特点。

    新疆准噶尔地块东北部晚古生代古地磁研究及构造含义
    程国良, 李永安, 李素玲, 李强, 张慧
    1993, 15(1):  32-44. 
    摘要 ( )   PDF (17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准噶尔二台地区晚古生代古极点位置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地块同时代极点位置无显著差别。实测古纬度更接近于用哈萨克斯坦极点计算得到的预期古纬度。因此,晚古生代准噶尔地块与哈萨克斯坦地块已是统一的整体。泥盆纪准噶尔地块内的准噶尔洋盆于晚石炭世闭合于乌伦古河一带。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哈萨克斯坦地块等组成东部劳亚大陆的块体,尽管其运动演化有所差异,但都遵循了以西伯利亚板块为主体大致相同的总的运动演化过程,即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NW向运动和侏罗纪以来的SEE向运动。

    秦岭东段地壳磁性结构特征
    战传富, 王浙辉
    1993, 15(1):  45-50. 
    摘要 ( )   PDF (10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航磁资料反演地壳磁性结构和深断裂构造,进而结合岩浆活动及地质资料,论述了秦岭东段的地壳动力过程及构造变迁规律。

    用模式识别方法划分辽宁及其邻区的潜在震源区
    蒋秀琴, 王国新, 李东春
    1993, 15(1):  51-56. 
    摘要 ( )   PDF (8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Cora-3修改方法和Hamming方法对辽宁及其邻区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场和地震活动性特征进行研究,划分了6级、6.5级和7级以上潜在震源区,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经k值试验、删除对象试验和删除特征试验,均表明结果比较稳定可靠。这一成果弥补了辽宁地区这方面工作的不足,并为确定辽宁及其邻区的潜在震源区提供了依据。

    1992年1月23日南黄海5.3级地震
    李家灵, 晁洪太
    1993, 15(1):  57-60. 
    摘要 ( )   PDF (4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据1992年1月23日南黄海5.3级地震序列及其分布、等烈度线、震中区地质构造特征,讨论了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未来地震活动强度等问题。

    地史时期地震事件的岩石学证据——以四川峨眉晚侏罗世湖泊沉积中的震积岩为例
    尹国勋, 汤友谊
    1993, 15(1):  61-65. 
    摘要 ( )   PDF (7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震积岩(物)是地史时期地震事件的岩石学记录,其震积层序自下而上由微型递变断裂层、微褶皱层、碎块层和液化均一层组成。震积岩可作为古地震计,以了解地史时期地震的时空分布、地震强度和迁移规律。以作者发现的峨眉震积岩为例,描述了震积层序中的各种特征,总结了认识和辨别震积岩的标志。

    闽台地区最大震源深度与地表热流的关系
    胡圣标, 汪集旸
    1993, 15(1):  66-68. 
    摘要 ( )   PDF (5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石圈热状态是制约岩石圈深部物质的力学强度及其流变学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Brace等(1970)研究了圣安德烈斯断裂带震源深度分布后,将该断裂带内最大震源深度小于12~15km归因于较高的热流值。由此提出这样的假设:震源区较低的温度是地震活动发生的基本条件。Molnar等(1979)在研究了板块俯冲带中最大震源深度分布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通常,地震只能发生在岩石圈内的脆性部分,因此,最大震源深度与岩石圈内脆-韧性过渡层的深度和区域地表热流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Eaton,1982)。

    氢——预报地震的灵敏元素
    张培仁, 王基华, 孙凤民
    1993, 15(1):  69-77. 
    摘要 ( )   PDF (12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之后,到1991年底,首都圈地区先后发生了宁河6.9级、大同6.1级等6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和一系列3.5级以上中小地震,每次中强地震和部分中小地震前后,北京地区水化监测井网均能监测到地下热水中氢气含量明显的异常上升变化,其幅度达正常背景值的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甚至更高,震后均逐渐恢复正常,这表明地下氢气是反应地下应力应变灵敏的地球化学组分,也是地震预报很有希望的前兆手段之一。

    地质科技期刊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笑珊
    1993, 15(1):  77-77. 
    摘要 ( )   PDF (12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批准,地质科技期刊研究会于1992年10月23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立,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至同月26日闭幕。出席大会的代表来自17个省、市、自治区53个编辑部共70人。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期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何世源,中国地质学会期刊处处长罗正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赵鹏大、副校长杨巍然及湖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席栗陶生等同志出席了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国著名的编辑专家裘法祖向大会发来贺词。

    浙江地热资源的初步研究
    欧阳珽, 邹勇
    1993, 15(1):  78-81. 
    摘要 ( )   PDF (4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境内已查明地热异常点21处(图1、表1)。其中较为著名的温泉是泰顺雅阳温泉、宁海深圳温泉与临安湍口温泉,现分述如下:(1)雅阳温泉 位于浙闽交界的雅阳会甲溪峡谷中,附近发育有N60°W走向的扭性断裂,温泉出露于上侏罗统火山岩中。地表水温62℃,日流量170t,含氡量为55.5Bq/l,含氟量为20mg/l,为优质医疗用水。

    唐山地震人员震亡率与房屋倒塌率的相关分析
    程家喻, 杨喆
    1993, 15(1):  82-87. 
    摘要 ( )   PDF (7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震后航空像片抽样统计了唐山地震的房屋倒塌率,分析了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房屋毁坏。据此,建立了地震人员伤亡率与房倒率的回归方程,该方程可用于震前人员伤亡预测和震后快速粗估。

    五大连池火山地区某些惰性气体同位素比值的研究
    孔令昌, 赵谊
    1993, 15(1):  88-89.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大连池火山群位于黑龙江省德都县西北部,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群之一。前人对该区的地质、地貌、岩石及其年代学方面进行过大量的研究。笔者通过现场取样与室内测试,进一步研究了惰性气体同位素比值的特征,并依此对该区气体的来源、构造与岩浆活动等进行了探讨。

    氯化钠传压介质高温高压岩石变形实验的应力和围压修正
    岳石, 马瑞
    1993, 15(1):  90-96. 
    摘要 ( )   PDF (8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固体围压介质高温高压岩石变形实验装置的应力和围压修正方法是从长春地质学院岩石变形实验室的三轴实验系统中经过实验总结出来的,简便易行,可应用于同类系统的实验设备。确定了该实验装置采用氯化钠传压介质时氯化钠的传压特性和内部摩擦力的大小,并进一步确定出样品实际所受的围压和应力与表观值间的关系,求出修正量,从而应用于具体的实验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