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盛峰, 张永仙, 范晓易. 基于时-空ETAS模型的新疆伽师地区背景及触发地震活动的探讨[J]. 地震地质, 2021, 43(2): 297-310. |
[2] |
邵志刚, 冯蔚, 王芃, 尹晓菲.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地震活动特征研究综述[J]. 地震地质, 2020, 42(2): 271-282. |
[3] |
张磊, 高小其, 包创, 李静, 李旭茂. 呼图壁地下储气库构造气体地球化学特征[J]. 地震地质, 2018, 40(5): 1059-1071. |
[4] |
朱成林, 甘卫军, 贾媛, 李杰, 殷海涛, 孔向阳. 沂沭断裂带两侧地区地震能量释放与块体相对运动的关系[J]. 地震地质, 2018, 40(2): 299-309. |
[5] |
谢超, 周本刚, 李正芳.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貌形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J]. 地震地质, 2017, 39(2): 276-286. |
[6] |
朱艾斓, 徐锡伟, 任烨, 孙冬军, 王鹏, 于海英, 宋秀青, 刘芳. 中国东南部地区背景地震重新定位及隐伏活动构造初步研究[J]. 地震地质, 2017, 39(1): 67-80. |
[7] |
朱艾斓, 徐锡伟, 任烨, 孙冬军, 王鹏, 于海英, 宋秀青, 刘芳. 中国东南部地区背景地震重新定位及隐伏活动构造初步研究[J]. 地震地质, 2017, 39(1): 67-80. |
[8] |
王惠琳, 徐晓枫, 周龙泉, 张晓东, 沈繁銮, 李志雄, 占伟. 海南岛及邻区地壳S波Q值成像特征研究[J]. 地震地质, 2016, 38(3): 631-645. |
[9] |
陈安国, 周涛发, 王健, 刘东甲, 葛粲. 基于卫星重力和地震活动图像的构造特征分析[J]. 地震地质, 2016, 38(3): 696-710. |
[10] |
李胜强, 张玲, 杨晓平, 黄伟亮, 黄雄南, 杨海波. 库车坳陷东部秋里塔格背斜带的活动断层及其形成机制[J]. 地震地质, 2016, 38(2): 223-239. |
[11] |
王鑫, 张景发, 姜文亮, 蒋洪波, 田甜, 高敏, 付萍杰. 郯庐断裂带南段重力异常及不同深度的横向构造特征[J]. 地震地质, 2016, 38(2): 370-385. |
[12] |
王鑫, 张景发, 付萍杰, 高敏. 沂沭断裂带重力场及地壳结构特征[J]. 地震地质, 2015, 37(3): 731-747. |
[13] |
黎哲君, 徐如刚, 张玮晶, 张毅, 李辉, 杨光亮, 龙剑锋. 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J]. 地震地质, 2015, 37(2): 496-509. |
[14] |
沈小七, 姚大全, 郑海刚, 杨源源, 翟洪涛, 郑颖平, 王俊, 赵鹏, 肖伟鹏. 郯庐断裂带重岗山—王迁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习性[J]. 地震地质, 2015, 37(1): 139-148. |
[15] |
雷兴林, 马胜利, 苏金蓉, 王小龙. 汶川地震后中下地壳及上地幔的粘弹性效应引起的应力变化与芦山地震的发生机制[J]. 地震地质, 2013, 35(2): 411-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