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M6.5地震, 宏观震中位于鲁甸县龙头山镇(27.1°N, 103.3°E), 深度约12km。发震断层为NW向包谷垴-小河断裂, 是NE向昭通-鲁甸断裂系的NW向次级走滑断层。文中利用鲁甸地震50个强震台站观测记录与135个测震台站观测记录, 分别进行峰值加速度计算和S波辐射图案匹配, 对此次地震发震断层方向进行讨论。结果表明, "NW向"的断层方向更符合强震、测震仪器观测值, 同时与地震灾害现场调查结果一致。
使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宽频带波形, 通过频率域和时间域多步反演, 研究了2014年云南鲁甸MS 6.5地震震源运动学特征.基于点源的震源机制解揭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342°/倾角83°/滑动角-34°, 表现为一次左旋走滑型为主兼有少量正断倾滑分量的事件.质心在水平方向位于震中(103.354°E, 27.109°N)东南约5.4km, 最佳波形拟合的质心深度约4.4km, 平均总标量地震矩M0为2.1×1018N·m, 矩震级MW约6.1.破裂过程图像显示:此地震为一次不对称双侧破裂事件, 破裂半径约10km, 整个破裂面积为227.6km2, 平均滑动量约0.16m.破裂在6s内释放了大多数能量, 震后0~2s, 破裂以孕震点为中心向NW和SE两侧同时扩展, 2s后, 破裂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 主要向SE(沿走向342°相反方向)扩展, 故导致SE向多数台站视破裂持续时间总体偏小, 最小值为2s.约6s后破裂基本趋于停止.推断鲁甸地震破裂在上地壳浅层集中释放了大多数能量是导致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