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大凉山断裂带中段越西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
刘庆, 刘韶, 张世民
地震地质    2023, 45 (2): 321-33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3.02.002
摘要438)   HTML53)    PDF(pc) (15181KB)(351)    收藏

越西断裂是青藏高原东缘大凉山断裂带中唯一一条以逆冲作用为主的分支断裂。该断裂控制了越西第四纪盆地, 断层2盘有2 000m的地形高差, 与其东侧以左旋走滑错动为主的普雄断裂构成了大凉山断裂带中段的正花状构造。前人发现了越西断裂在山前洪积扇上形成的断层陡坎, 但目前尚没有相关古地震的研究报道。文中在断错地貌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槽探与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等方法揭露了越西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4次古地震事件, 年代分别是25260-23880BC、23930-23500BC、20980-1400BC、1270-1500AD, 最新事件可能为1480年越西地震。根据普雄断裂已有的古地震研究结果分析, 这次历史地震可能导致越西断裂与普雄断裂同步破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古地震破裂行为
王明明, 何玉林, 刘韶, 王世元, 马超, 张威, 贾召亮
地震地质    2018, 40 (4): 738-752.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4.002
摘要744)   HTML    PDF(pc) (10328KB)(538)    收藏
甘孜-玉树断裂是1条全新世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共同构成了巴颜喀拉地块和羌塘地块、川滇菱形地块的边界断裂,研究其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大地震复发行为是认识甘孜-玉树断裂未来7级以上大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工作。文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微地貌测量等方法揭示出甘孜段和邓柯段除左旋运动性质外,还具有明显的拉张作用,而马尼干戈段运动性质则以左旋走滑兼逆冲性质为主,全新世地层最大垂直位移量>2m。结合断裂的几何展布特征、古地震破裂行为和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分布范围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可以将垭口和邓柯盆地2个阶区作为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的分段边界。由于垭口附近的山脊及邓科盆地的障碍体规模均较小,阶区宽度仅1~2km左右,为非持久性障碍体,在未来大地震的破裂中可能会被突破。文中在马尼干戈段上的竹庆乡进行了探槽开挖,通过样品年代学测试共识别出3次古地震事件,分别为3875~3455BC之间、晚于775BC和最新1次断错地表事件。通过与前人在甘孜段和邓柯段的古地震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揭示出马尼干戈段与甘孜段、邓柯段的古地震破裂事件具有明显的不同,但限于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的古地震研究仍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各几何分段之间是否存在级联破裂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