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偏度的地震热红外异常提取
刘文宝, 孟庆岩, 张继超, 张颖, 卢显, 孟亚飞
地震地质    2020, 42 (6): 1509-1524.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6.015
摘要370)   HTML    PDF(pc) (7956KB)(119)    收藏
地震热异常的存在已被大量震例研究所证实, 但天气仍是热异常精细提取的限制因素。 为此, 文中在提取热异常时先采用时间域差值, 后计算空间域差值以去除天气因素的影响; 引入偏度异常数据监测算法, 针对不同样本数选择不同阈值判断热异常。 基于以上新算法分析了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S6.2、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和2017年8月9日精河MS6.6地震的热异常时空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 1)先采用时间域差值、 后计算空间域差值将减少云对温度空间分布差异造成的热异常假象; 2)在样本数满足异常判断需求的前提下, 当背景场数量发生变化时, 不同样本数对应不同阈值的热异常面积基本不变, 热异常判断阈值的稳定性更强; 3)九寨沟MS7.0地震的震前热异常整体围绕震中从NW军功断裂向NE陇县-宝鸡断裂以顺时针移动; 呼图壁MS6.2地震的震前热异常从南往北整体向震中移动; 精河MS6.6地震的震前热异常整体从NW的塔斯特-巴尔雷克断裂附近向震中移动且呈条状; 4)分析多年热异常与地震间的关系发现, TPR随震级的增大升高, 即震级越高则震前发生地震热异常的概率越大, 该发现对未来地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序列精定位
卢显, 周龙泉
地震地质    2011, 33 (3): 560-56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1.03.006
摘要1865)      PDF(pc) (521KB)(1287)    收藏

2007年6月3日在云南宁洱发生6.4级地震,震后云南省地震局在主震附近架设了5套流动数字地震台。利用这些地震台和思茅固定地震台记录的震相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宁洱6.4级地震的余震序列重新进行精定位。结果显示,宁洱地震序列的长度约为40km,宽度约为10km,明显集中在普洱断裂与NNE向断裂横断错移的构造部位,且大部分余震发生在主震附近的普洱断裂。余震序列的优势分布方向明显,震源深度分布从浅层2km至12km,大多数集中在8~10km优势分布范围内,平均深度为7.9km,并且平行于地震序列剖面显示的地震破裂活动沿NW向倾斜,与NE向孟连-墨江断裂带在震区的次级断层倾向一致。地震在密集区的NW段比SE段要多,可能与当地的地下介质或断裂有关。垂直于地震序列剖面显示定位后地震主要密集分布在普洱断裂附近,地震序列的破裂活动沿SW方向倾斜,与普洱西支断裂倾向一致。总之,精定位后的断层走向和震源机制解的走向吻合得非常好,主震位于余震序列上端,余震在主震下端较为对称地分布,说明断层朝SE方向和NW方向破裂比较充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