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人工地震资料的珠江口地区最小一维P波速度模型
王力伟, 王宝善, 叶秀薇, 张云鹏, 王小娜, 吕作勇
地震地质    2021, 43 (1): 123-143.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1.01.008
摘要462)   HTML    PDF(pc) (15819KB)(143)    收藏
珠江口地区位于南海北部大陆的边缘, 具有洋陆过渡型地壳特征, 且NE向滨海断裂带从其中穿过, 强震风险不可忽视。 文中基于2015年珠江口海陆联合三维人工地震探测数据, 人工进行初至P波震相拾取, 并使用VELEST程序分别反演了陆域和海域的最小一维P波速度模型(走时残差均方根最小)和台站校正结果。 台站校正结果的空间分布与区域地形、 地质构造和沉积厚度相关较好, 正值多分布在珠江三角洲沉积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内, 而负值多分布在花岗岩等基岩出露地区以及滨海断裂带北侧和北部断阶带内的部分隆起地区。 新模型对人工地震走时的拟合精度较高, 陆域走时残差均方根为0.07s, 海域为0.21s。 与华南模型相比, 新模型对区域地震定位的效果更好, 重定位后, 陆域的P波地震走时残差降低了22.6%、 S波降低了21.2%; 海域的P波地震走时残差降低了25.7%、 S波降低了15.6%。 新模型可为区域地震定位、 地震参数和三维成像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广东阳江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
王小娜, 邓志辉, 叶秀薇, 王力伟
地震地质    2020, 42 (5): 1153-1171.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5.008
摘要977)   HTML    PDF(pc) (11922KB)(203)    收藏
文中基于广东、 广西和海南地震台网共49个台站于1990年1月—2019年8月记录的6 390个地震的43 225条P波绝对到时数据和422 956条相对到时数据, 利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阳江地区0.1°×0.1°的三维地壳P波速度结构及6 255个地震的精定位结果。 结果表明, 阳江地区的浅层P波速度较高, 可能与该区沉积层较薄且普遍出露的燕山期花岗岩、 印支期花岗岩和寒武纪变质岩有关。 浅层速度的分布与断裂构造及地质构造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马水—蒲白一带的高、 低速转换带与阳春-织篢断裂的NE走向有明显的一致性, 西侧的低速体多对应燕山期花岗岩系的分布区, 而东侧的高速体多对应寒武纪变质岩系。 阳江6.4级地震位于燕山期花岗岩系低速异常所夹的高速孕震层内, 其下方为低速异常, 推测下方的低速层属于延性剪切层, 地幔楔熔融以及玄武岩的底侵作用使得该层岩石部分熔融,表现出低速异常。 20km深度附近存在大范围的低速异常, 验证了阳江地区存在华南大陆的中地壳低速层; 30km深度处陆区到沿海呈现出NW低速、 SE高速的特征, 验证了华南沿海大陆的地壳减薄特征。 推测NEE向的洋边海—平岗地震条带位于平岗断裂西南的逆冲隐伏段上, 该隐伏段与洋边海断裂交会处发生的3次5级以上地震可能均为洋边海断裂和平岗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 隐伏段在地下4~13km深度处延伸, 走向为N78°E, 倾向NW, 倾角约为85°, 位于高、 低速异常交界处并偏向于高速一侧, 其NW侧为高速区, SE侧为低速区, 反映了中新世以来NW盘抬升、 SE盘下降的构造活动特征, 亦与2004年阳江4.9级地震的逆断兼具少量左旋走滑的性质吻合。 平岗断裂隐伏段与NE段的产状差异较大, 推测平岗断裂可能在平岗附近扭为 “麻花”状, 两侧表现出不同的构造和运动性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重力资料从深部断裂系统讨论湛江湾地区的发震构造
毕丽思, 任镇寰, 叶秀薇, 吴业彪, 刘天佑, 乔计花
地震地质    2018, 40 (6): 1332-1348.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6.010
摘要600)   HTML    PDF(pc) (8795KB)(198)    收藏
湛江湾地区的新构造基本都是推测断裂,地表并无较大规模的断裂构造显示,这给研究湛江湾地区的发震构造特征带来了困难。文中利用能够反映深部断裂的重力资料,通过解释、分析并结合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对湛江湾地区的发震构造予以讨论。湛江湾构造区位于粤桂琼交界沿海地区一条规模宏大的NEE向高重力梯度带内。经过逐图详细分析解释80多幅成果图像,得出湛江湾构造区就位于NEE向与NW向2个巨型断裂系内一个范围不大的交会区间,而规模亦较大的NE向断裂斜贯中部。这3组断裂带在重力资料成果图像中都有较明显的表现,尤其是NEE向断裂和NW向断裂,其重力异常等值线或梯度带明显,浓黑条带显著,重力结构好,规模大,切割深。NEE向断裂起区域控制性作用,具有明显的主导地位,切割NW向和NE向断裂的频次高,力度大;NW向断裂规模也大,活动性也强,但仍受NEE向断裂的控制,多被其截断;NE向断裂截切NEE向、NW向断裂仅限于局部段,频次低,深度浅。结合地质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分析认为,湛江湾地区以NEE向断裂为控震构造,发震断裂以NEE向断裂为主,NW向断裂为辅,两者共轭活动,其具备发生6.5级地震的构造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