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地震活动特征研究综述
邵志刚, 冯蔚, 王芃, 尹晓菲
地震地质    2020, 42 (2): 271-282.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2.002
摘要695)   HTML    PDF(pc) (2034KB)(781)    收藏
中国大陆80%以上超过7级的强震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带上, 活动地块边界带已逐渐成为地震地质、 地球物理、 大地测量等学科重点研究的对象。 文中回顾了与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地震活动相关的研究结果, 已有的主要认识和存在的问题包括: 1)目前, 在活动地块边界带地震活动领域的大部分研究工作仍然停留在统计分析层面, 针对其工作基础或实际工作条件开展分析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国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地震活动; 2)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构造运动速率决定了地震应变释放速率, 但由于边界带内活动断层的复杂性, 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平均复发周期与构造运动速率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需要对这些断层系统的复杂性进行深入探讨; 3)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强震时间过程呈现出区域特征, 如中国大陆东部活动地块边界带多为丛集型, 青藏高原中北部地区的走滑型活动地块边界带多为准周期型, 但仍需要深入研究其区域构造和区域动力学的物理机制; 4)中国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动力学环境整体上呈“纵向分层、 横向分块”的特征, 尽管随着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 大地测量、 地震地质等研究的不断深入, 不同时空尺度的物理模型对解释活动地块框架下大陆强震的孕育发生具有指导意义, 但由于活动地块运动与变形并非只有刚性运动, 壳幔介质物性的横向差异比较普遍, 故对大陆型强震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尚需完善, 需要在活动地块理论框架下系统开展深入的研究, 建立与震源物理相关的各类基础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