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潍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通过渤海的部分,亦为渤海湾盆地东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文中基于以往的工作并结合其他研究者的成果,对该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及有关问题再次作了分析。渤海地区新构造运动开始于中新世晚期(12~10Ma BP),它源自区域地壳水平运动,新构造应力场以NEE-SWW至近EW向水平挤压为特征。营潍断裂带的新构造,主要表现为先存古近纪断裂复活和新构造应力场初始应力作用在其上覆新近系-第四系中形成的构造变形,它以断裂极其发育为特征。NE向斜切营潍断裂带中段的庙西北-黄河口新生断裂带的产生,不仅使营潍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具分段性,而且使该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显著减弱。渤海东部地震基本沿庙西北-黄河口断裂带分布,营潍断裂带辽东湾段和莱州湾段地震较少且震级小。为究其原因,最后还作了初步的力学分析。
对发育于牛首山奥陶系砂岩中的一组雁行石英脉体进行了分析。牛首山石英脉体的形成既与Ⅰ型主断裂末端分解的次级雁行脉有相似点,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它们形成于不同的机制,但区别于张性脉体,单个脉体也属于Ⅱ型破裂。脉体之间的岩桥区变形并不是简单的横弯作用,而且还有一定的韧性变形,发生一定程度的构造减薄,纵弯也起到一定作用。早期岩石中的不均一构造(断裂、节理以及层理面等)对后期雁行脉的生长起到了控制作用。单个脉体均是在左行走滑控制下形成。这组石英脉体是走滑断层(Ⅱ型)端点的断层破碎带内由R'次级走滑断裂控制形成的,而不是由Ⅰ型主断裂末端分解的次级雁行脉。走滑断层端点前的楔型断层破碎带是由主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次级R和P剪切面所围限的区域,在楔型体内则发育同向或反向剪切作用控制下的破裂或脉体。这种断层端部的变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断层扩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