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长岛地区小地震断层面参数拟合及应力场特征
崔华伟, 郑建常, 张正帅, 李冬梅, 柴光斌
地震地质    2020, 42 (6): 1432-1445.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6.011
摘要516)   HTML    PDF(pc) (3832KB)(289)    收藏
文中基于小地震重定位数据计算了2017年长岛2个震群的断层面参数, 并使用综合震源机制法求解了长岛地区应力场。 通过应力场及断层面参数求得断层面上的滑动角, 确定了南部与北部震群发震断层的左旋走滑性质, 分析了南部与北部2个震群的应力场特征及发震构造, 并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南部与北部震群的断层参数、 应力场存在一定差异; 北部震群断层面的走向为287.18°、 倾角为84.09°, 推断发震断层是大竹岛-威海北断裂NWW向延伸的隐伏断层; 北部震群受左旋走滑性质的蓬莱-威海断裂带控制, 呈NEE-SWW向挤压及NNW-SSE向拉张的走滑应力机制; 南部震群断层面的走向为269.67°、 倾角为67.46°, 其应力场呈NE-SW向挤压, 为近SN向拉张的正断兼走滑的应力机制, 其可能在蓬莱-威海断裂带左旋走滑的控制下还受到SN向的拉张作用, 北部震群的持续活动诱发EW走向的次级断裂错动产生南部震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乳山震群大小台网地震定位的对比研究
郑建常, 曲利, 曲均浩, 胡旭辉, 李冬梅
地震地质    2015, 37 (4): 953-965.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5.04.002
摘要607)      PDF(pc) (5793KB)(592)    收藏

山东乳山地区自2013年10月起发生震群活动, 并且持续至今(2014年10月); 截至2014年9月30日, 共记录到余震7 000多次, 其中可定位事件2 000多次, ML≥3.0的18次, 其持续时间、活动频度为1970年以来华东地区罕见。2014年5月6日起, 陆续在现场布设了18个流动台, 持续对序列活动进行观测。基于固定台网和流动台阵的资料, 使用双差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 流动台阵定位结果与固定台网结果存在较大差别, 由于数据本身的问题, 固定台网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流动台阵精定位结果显示, 乳山震群的余震呈NWW向展布, 倾向SW, 与震源机制解结果一致; 余震震源深度较浅, 4.5~8km; 余震主要集中在3km×3km×1km很小的范围内密集活动, 并且具有阶段性、丛集性的特点, 余震活动符合裂纹扩展模式, 可能存在流体触发因素。最后结合有关地质资料对此次乳山震群的发震构造、性质以及震群的活动机理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2013年莱州M4.6地震序列震源机制与发震构造初探
郑建常, 李冬梅, 王鹏, 赵金花, 徐长朋
地震地质    2015, 37 (2): 384-39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5.02.004
摘要489)      PDF(pc) (5271KB)(637)    收藏

2013年11月23日13时44分山东莱州发生M4.6地震, 造成较大影响, 并且在主震前后发生了持续较长时间的小震序列活动。文中使用CAP方法研究了莱州M4.6主震的震源机制, 使用自助抽样(Bootstrap)方法进行稳定反演, 给出了误差估计; 使用HASH方法基于振幅比和初动符号求解了序列中12次ML≥3.0的小震震源机制; 使用双差方法对莱州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最后结合有关地质资料对此次莱州震群的发震构造以及序列发展过程中断层的破裂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临汾地区的小震精定位分析
董春丽, 李乐, 赵晋泉, 李冬梅, 胡玉良, 任力伟, 徐志国
地震地质    2013, 35 (4): 873-886.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3.04.016
摘要912)      PDF(pc) (3785KB)(956)    收藏
应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临汾地区1981—2010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重定位的地震表现为丛集性分布;临汾地区地震多发生在5~11km 和15~27km 2个范围内,表明这2层是研究区的主要发震层,即基本位于地壳的中上部和中地壳层。临汾盆地北部苏堡断裂两侧地震频度高,且断裂以北多数震源深于以南地区,表现出区域构造对地震的控制作用。地震震源分布的构造成因分析表明,在临汾盆地中部有切穿地壳至地幔的深大断裂存在,盆地周边的活动断裂在上地壳与其相连,盆地两侧的活动断裂的错断活动是盆地中部深大断裂活动在地表的反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