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条山北麓河流地貌特征及其对断裂构造演化的响应
卢本添, 李志刚, 梁浩, 杨敬钧, 郑文俊
地震地质    2022, 44 (4): 961-975.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2.04.009
摘要681)   HTML37)    PDF(pc) (7104KB)(238)    收藏

河流地貌发育特征对构造活动异常敏感, 因此能够有效揭示活动断裂的分段性差异。通过提取地形信息, 综合分析河流地貌参数的空间分布, 筛分构造、 气候、 岩性特征等影响因素, 量化构造活动强度, 是活动断裂分段性的重要研究切入点之一。中条山北麓断裂是控制中条山与运城盆地差异升降的活动断裂, 由南向北可划分为韩阳段、 永济段、 盐湖段和夏县段, 断裂各段的活动性与现今中条山地形地貌的塑造密切相关, 是应用河流地貌研究断裂分段性的理想地区。文中通过提取中条山北坡基岩山区流域水系的河道地形信息, 获取了河道标准化陡峭指数ksn、 坡度S、 水系高程剖面的几何特征、 河流裂点位置及裂点上、 下游下切量等参数。结果显示, 纵向上中条山北坡基岩河道记录了1期加速下切事件, 在横向上, 河道标准化陡峭指数ksn、 坡度与河道下切量等地貌参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 高值区位于韩阳段-永济段, 向W分段性递减, 与中条山西高东低的地形起伏相符, 但与活动速率高值区及盆地新生界沉积中心(盐湖段)的位置不一致。不一致的主因可能与华山山前断裂部分活动性沿中条山北麓断裂韩阳段西延隐伏断裂的迁移有关, 二者活动性在韩阳段-永济段叠加, 并被河流地貌敏感记录, 形成地貌参数的高值异常区, 暗示中条山北麓断裂的构造活动中心已经向W迁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阿尔金断裂中段南月牙山古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构造意义
邵延秀, 袁道阳, 刘静, Jerome Van der Woerd, 李志刚, 吴磊, 刘方斌
地震地质    2020, 42 (2): 435-454.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2.012
摘要909)      PDF(pc) (9976KB)(273)    收藏
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重要的边界断裂, 其几何结构和运动学性质对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 在柴达木盆地西缘、 索尔库里盆地南约10km的盐壳区发现一长约14km的古地震地表破裂带。 该地震破裂带与阿尔金主走滑断裂近平行, 根据几何形态大致可将其分为3段走向不同的次级段落, 总体走向为N80°E, 但局部段落的走向存在变化。 该破裂带的构造样式以挤压隆起、 次级断裂、 裂槽、 三角拉分盆地和断陷盆地为主要特征, 多相间出现, 是典型的走滑断层上的地震破裂带特征, 文中利用野外活动断裂地质填图方法标绘了30余个挤压隆起体。 另外, 考察中还发现在多数挤压隆起上有多次地震重复活动的证据。 根据附近盐壳钻孔年龄和地震裂缝中沉积物的年龄结果推测, 最新一次地震事件发震时间的下限为全新世。 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向E进入大通沟南山, 其地貌特征表现为较连续的逆冲陡坎, 而向W破裂带逐渐消失。 通过地震反射剖面推测认为该破裂带向W与阿尔金断裂平顶山次级断裂相接。 作为阿尔金断裂的1个构造节点, 平顶山将部分应变传递到青藏高原内部的月牙山-大通沟断裂, 其多次活动造成了月牙山东约14km长的地表破裂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地震活动特征的鄂尔多斯西缘现今构造变形模式的限定
詹慧丽, 张冬丽, 何骁慧, 沈旭章, 郑文俊, 李志刚
地震地质    2020, 42 (2): 346-365.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2.007
摘要522)      PDF(pc) (11267KB)(249)    收藏
文中针对1990—2018年间发生在鄂尔多斯西缘的地震事件, 采用双差定位法获得其中4 417个事件(M≥1.0)的精确定位结果; 利用CAP方法求解了54个地震(M≥3.5)的震源机制解, 并收集了15个前人获取的震源机制结果, 综合研究了区域内地震事件的空间分布规律、 主要活动断裂的深部几何结构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 小震精定位结果揭示M≥3.5地震震中位于主要活动断裂的边缘, 刻画出较为清晰的断裂几何学特征。 震源机制解反映海原断裂、 香山-天景山断裂和烟筒山断裂以压扭性质为主; 黄河断裂以伸展为主; 西秦岭断裂表现为压扭性质。 综合小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结果, 并结合研究区内已发表的活动构造和地球物理资料, 证实了鄂尔多斯西缘受青藏高原、 阿拉善和鄂尔多斯3个地块的共同作用, 表现出不同的构造变形模式, 同时活动断裂之间的次级块体也存在明显的运动差异。 香山-天景山断裂以南的区域自第四纪早期整体向SEE运动, 而银川盆地以及黄河断裂东缘的块体向SE运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冲积扇河流阶地演化对走滑断裂断错位移的限定
许斌斌, 张冬丽, 张培震, 郑文俊, 毕海芸, 田晴映, 张逸鹏, 熊建国, 李志刚
地震地质    2019, 41 (3): 587-602.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9.03.004
摘要557)   HTML    PDF(pc) (6716KB)(1428)    收藏
滑动速率是活动断裂定量研究的重要参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断裂两盘相对运动的平均速度,是断裂带上应变能累积速率的重要表现,常被用于评价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区域河流地貌特征及水系演化会受到构造活动的显著影响,因此分析河流地貌演化是研究构造变化特征的重要方法,也是限定断裂滑动速率较为可靠的方法。在总结河流地貌演化过程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河流阶地位错模式和位错量的测量方法,并以阿尔金断裂东端断裂近垂直穿过的高岩沟为例,建立了其河流阶地的演化过程及其与断裂位错的关系,得到了不同阶地因断裂活动形成的位错量。结合前人的阶地测年结果,估算得到了阿尔金断裂在该段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80±0.51) mm/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河流地貌对中条山北麓断裂构造演化的响应
卢本添 李志刚 梁浩 杨敬钧 郑文俊
地震地质   
录用日期: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