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重力场及视密度变化特征
孔祥魁, 刘代芹, 艾力夏提·玉山, 李杰, 陈丽, 李瑞, 陈荣柳
地震地质    2024, 46 (5): 1123-1150.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4.05.008
摘要200)   HTML10)    PDF(pc) (27577KB)(118)    收藏

文中基于2019年4月—2022年4月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 采用绝对重力控制进行经典平差计算, 获取研究区重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图像。针对0.5a尺度和1a尺度重力场变化并结合构造地质部位分析重力剖面变化图像, 分析了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的重力场变化特征。此外, 文中采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 对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 2020—2021年和2021—2022年3a的重力场动态变化数据进行处理, 分解不同场源异常, 并对分离出的异常信息进行解释和分析, 以此提升地震前兆重力异常的可信度。结果表明, 研究区重力场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整体以负值变化为主, 正、 负重力变化交替出现; 小波重力细节反映异常区域与地质构造吻合, 功率谱估算的近似场源深度与crust1.0模型相近; 此外, 基于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反演得到研究区地壳内部等效视密度变化特征。文中的研究成果将为研判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未来的重力场变化趋势提供初步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高精度时变微重力方法研究呼图壁储气库地下介质密度变化特征
刘代芹, 玄松柏, 陈石, 艾力夏提·玉山, 李杰, 王晓强, 李瑞
地震地质    2022, 44 (2): 414-427.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2.02.009
摘要466)   HTML13)    PDF(pc) (5321KB)(385)    收藏

文中利用呼图壁地下储气库7期流动重力资料, 采用经典平差整体计算, 得到研究区域内各监测点的相对重力变化量, 结合储气库注采压力的相关数据, 获取该区域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与注采压力之间的响应关系图像, 最后以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地表观测的重力场动态变化数据为基础, 采用地下密度变化异常体空间分布的紧凑重力反演算法模拟计算呼图壁储气库地下物质的密度时序变化及库体的形态构造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根据不同时期地下储气库注采变化量的差异, 模拟计算得到呼图壁储气库地下密度变化的最佳深度约为3500m, 其地下物质介质密度变化的最大值约为±0.7kg/m3。不同时期的密度变化图像也可清晰地反映出该储气库内部的构造结构呈NW-SE走向, 且库体内构造形态结构分布与呼图壁储气库地质构造的分布特征基本吻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呼图壁MS6.2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特征分析
隗寿春, 祝意青, 赵云峰, 张松, 刘芳, 李瑞, 高铎文
地震地质    2020, 42 (4): 923-935.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4.010
摘要657)   HTML    PDF(pc) (5459KB)(458)    收藏
文中基于北天山地区2013—2018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 详细分析了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S6.2地震前、 后区域重力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地震发生的关系, 结果表明: 1)重力变化等值线与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 震前震中附近存在四象限分布, 呼图壁MS6.2地震发生在四象限分布的中心附近; 2)区域重力变化及点值时间序列显示震中区域积蓄的能量在地震后得到了释放, 震中附近区域震后逐渐趋于稳态; 3)震前区域重力场的时空演化图像表现为 “稳态—区域性重力异常—四象限分布特征性异常—反向变化发震”的系统演化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探索第四纪钻探岩心沉积物颜色测量新方法
何付兵, 徐锡伟, 郑桂森, 孙永华, 张巍, 李莉, 李瑞杰
地震地质    2018, 40 (4): 920-934.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8.04.014
摘要549)   HTML    PDF(pc) (9066KB)(164)    收藏
文中提出1种基于数字图像分析法测量第四纪沉积物颜色的新方法,其操作简单快捷,可节省测试成本和时间,提高沉积物颜色研究效率。为论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对其测量成果同传统色度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传统沉积物颜色测量方法和数字图像颜色测量方法都受沉积物颗粒粒级制约。细砂及其以细颗粒可开展沉积物颜色研究,中砂、粗砂误差较大。同传统测量方法相比,数字图像法可减小粗碎屑沉积物颜色继承色干扰;2)碎屑沉积物粒级和含水量影响数字图像法沉积物颜色数值。一般来说,数字图像法获得的湿色数值低于使用分光测色仪所获得的干色数值,且颜色数值变化幅度更大,色度/亮度曲线表现出更大波状起伏;3)同传统沉积物颜色测量方法相比,数字图像法颜色测量红度、黄度具有较好一致性,而亮度受光照不均一影响,产生一定误差。采用沉积物数字图像提取沉积物颜色信息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室内实测方法,用于建立更加复杂的沉积环境下较为完整的沉积物颜色序列,为第四纪地层划分、古气候研究、古土壤识别和古地震事件识别提供数据资料,拓展色度学在地质方向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首都圈地区跨断层形变观测与地壳应力场
张红艳, 谢富仁, 焦青, 李瑞莎
地震地质    2007, 29 (4): 706-715.   DOI: CNKI:SUN:DZDZ.0.2007-04-001
摘要1544)      PDF(pc) (2440KB)(940)    收藏

通过首都圈地区11个跨断层测点的形变观测资料,将断层两盘作为不变形的刚体来分析断面相对滑动与地表两盘点位相对位移的定量关系,并以唐山地震及其余震为时间界限,将所得的断层滑动矢量分为2大时段,拟合区域2个不同时段的现今地壳上部应力状态,发现首都圈地区依据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反演的地壳上部应力状态在唐山地震前后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变化特征:1)第1时段(唐山地震及其余震期间),地壳应力状态以NNE-SSW向挤压,NWW-SEE向拉张为主要特征,反映该区构造应力场在NNE-SSW向的构造应力作用是逐渐增强的;在NWW-SEE向,其构造应力作用相对于NNE-SSW向有所减弱,表现为相对松弛状态。2)第2时段,在唐山地震及其余震之后的3个次级时段内,地壳上部应力状态以NNW-SSE向拉张为主要特征,表明在唐山地震及其余震之后,研究区的构造应力作用一直处于近SN向的松弛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延怀盆地活动断裂运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
谢富仁, 张红艳, 崔效锋, 荆振杰, 李瑞莎
地震地质    2007, 29 (4): 693-705.   DOI: CNKI:SUN:DZDZ.0.2007-04-000
摘要1666)      PDF(pc) (4464KB)(946)    收藏

延怀盆地包括延矾、怀涿两个相互连通的次级盆地。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和断裂滑动观测表明:延矾盆地NE向活动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正断层分量;怀涿盆地NE向活动断裂以正断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盆地内NW向断裂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正断层分量。采用野外观测取得的10个测点337条活断层擦痕数据,利用由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计算获得了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延矾盆地现代构造应力场以NEE—近EW向挤压、NNW向—近SN向拉张为主要特征,应力结构均为走滑型。其最大主压应力(σ1)方向为N74°~88°E,平均倾角18°;最小主压应力(σ3)方向为近SN,近水平;中间主应力(σ2)倾角较陡,近垂直。怀涿盆地以NNW向拉张为主要特征,应力结构为正断型为主。其最大主压应力(σ1)平均倾角68°,近垂直;中间主应力(σ2)倾角较缓,最大的不超过35°;最小主压应力(σ3)方向为NNW—近SN向,近水平。断层滑动反演的结果与北京及周边地区由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高精度时变微重力方法研究呼图壁储气库地下介质密度变化特征
刘代芹 玄松柏 艾力夏提·玉山 王晓强 李杰 李瑞
地震地质   
录用日期: 2021-09-26